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七日谈(香港篇)/惊蛰雷动,唤醒心中的“哪咤”\何志平

2025-03-09 05:01:5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哪咤2》荣登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首。/剧照

  蛇年的春天注定不寻常!新年伊始,国际舆论热点一下子从欧美地缘政治转跳到中国动漫电影,《哪咤之魔童闹海》(《哪咤2》)。影片一经面世,便击起千重浪。不仅大受海内外观众欢迎,票房更是一举突破148亿人民币,荣登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首,成为首部票房超越二十亿美元的亚洲电影!

  其实早几年前哪咤系列动画电影便“诞生”了。《哪咤之魔童降世》即(《哪咤1》)于2019年暑期上演78天,累计总票房为50.35亿人民币,位列当时中国电影票房第二,被称为“国漫之光”。让人惊奇的是,从2019年到2025年,这六年期间究竟是怎样的变化,促使影片票房成绩由第一部的50.35亿跃升至第二部的148亿?哪咤何以“长大”?

  有人说《哪咤2》拍摄技巧高超,不管是三维转二维的3D建模效果、特技布局、粒子特效和动态捕捉技术,所组成的既古典又有未来感的奇幻故事情节,还是音响特效等糅合而成的冲击性画面,以及应有尽有的最前卫科技。但这些视听之娱,还不足以解释《哪咤2》的成功现象。

  有人说《哪咤2》市场营销策略高明,好像也不见得。近年荷里活亦出产了不少高科技的动画电影,如《海洋奇缘》、《狮子王木法沙》、《变形金刚》、《冰雪女王》等。论技术拍摄手法,都和“哪咤”系列相差无几。这些动画电影在荷里活的圈子里,亦是各方尽数追捧宣传之对象。

  那为何《哪咤2》独占鳌头?是中国元素?记得2008年上演的美国3D动画电影《功夫熊猫1》,故事题材及画面背景全部取自中国,并突出了中国文化里武术功夫的侠义精神。全球上映后,凭借其独特的风格和故事情节及出色的视觉效果,获得了观众的支持认可,赢得了第36届安妮奖,并获奥斯卡金像奖、金球奖提名。之后陆续推出了《功夫熊猫2》、《功夫熊猫3》和《功夫熊猫4》。纵观《功夫熊猫》系列的全球票房和中国内地票房成绩,第一部是6.31亿美元和1.86亿人民币;第二部是6.65亿美元和6.11亿人民币;第三部为5.21亿美元和10.03亿人民币;第四部在2024年初上演19天就放弃了中国内地市场,全球收益破5亿美元,内地票房仅为3亿人民币。荷里活“中国式”电影突然不受中国观众待见,《功夫熊猫》这一火了十六载的超级IP,为何一下过气而热度不再了?

  身边看明白的朋友分析道,《功夫熊猫》是充分运用中国的脸孔和办法,诉说美国人的故事,传递美国人的精神,但这系列动画电影对中国元素的理解和发挥亦是山穷水尽。他们永远领会不到中国文化最为核心的力量,那就是生生不息。如同学童学会熟练背颂古诗,却没学懂如何作诗,几个回合便黔驴技穷了。

  今年的《哪咤2》,又是怎样让国人欢呼呐喊并奉为2025年的炽热骄子?这当然与影片精美绝伦的科技特效制作技术分不开,但最引人入胜的是故事情节以及振奋人心的人物对白。哪咤是魔还是仙,都还是殷夫人的儿子;截教众生纵然花尽毕生修为努力修成人形而盼登仙位,后来却仍被阐教老翁尽放炼丹炉中,化炼成丹给阐教众仙进补。临了还得靠着哪咤那打不死压不掉的逆鳞精神,与截教万众一心的集体毅力,才能冲出重围觅生天,反败为胜。

  这一两年来,我们身边,如此模样的釜底抽薪与绝地反击,从被打压、被动的弱者透过自身顽强不屈的意志,最终反败为胜、皇者归来的故事,屡屡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

  创作人、音乐制作人、歌手刀郎,善于创作西北地区风采的歌曲,2004年以专缉《2002年的第一场雪》走红全国,却招惹业界刻薄的批评和打压。他后以无法适应当时娱乐圈的环境及对“成名”的准备不足,选择隐退幕后,专心创作工作。在蛰伏了十多年后,2023年推出专辑《山歌寥哉》,《罗刹海市》脍炙人口、发人深思。一曲《花妖》把千年恩爱化作杭州烟雨里的唏嘘情怀,《鸿雁于飞》又唱哭了上海的一群观众,再次火爆全国。

  我们的国家,也从2018年起屡被欧美围堵打压,贸易战、金融战、商业制裁、科技禁运、宣传抹黑、地缘军事威胁等等,无所不有。然而中国文脉千秋贯、江河万古流,14亿中国人秉持着“静气”、“勇气”和“底气”,捱过艰困,走向另一片海阔天空。从航天北斗到越洲东风,从自我研发5G、6G,到人工智能、DeepSeek等等成就,中国人万众一心,埋头苦干,磨铁成针,奋勇前进,打破局限困境,重洗世界体系风向标,再创辉煌明天。

  “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更强大”,何曾不是当下气壮山河的中国哪咤们对霸权逻辑的终极解构与反击。从2019年《哪咤1》到2025年《哪咤2》,“哪咤”长大了,中国强壮了,中国人更长大了!

  这几天,先有农历二月二龙抬头,后有二月初六惊蛰雷动。青龙昂首,雷声动四境,春雨绵绵,春雷声声,是节气动,地气动,人气更要动!春雷唤醒了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哪咤”,我们看哪咤,原来就是看刀郎,是看中国人,就是看你和我。哪咤的故事,就是中国人五千年来的故事,中国人自己的故事。就是我们中国人今天的故事,你和我的故事!

  作者简介:何志平,医学博士,金紫荆星章得主。前香港中文大学眼外科讲座教授,第八、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先后出任香港政策研究所副主席、香港艺术发展局主席、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局长、香港中华文化学院主席。近年来从事国民教育、文化、能源及民间外交工作。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