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2025全国两会 新闻综述/“软”“硬”兼备 擦亮香港演艺中心名片

2025-03-12 05:01:5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去年“西九音乐节”吸引超过6万人次观赏。

  当下正值“艺术三月”,香港艺术节、香港国际影视展、巴塞尔艺术展等各种文化盛事轮番上演,吸引全球文化艺术爱好者来港参与。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港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香港会员总会会长马逢国在全国两会期间表示,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使命仍是“现在进行时”。

  伴随西九文化区和启德体育园两大地标相继落成启用,香港打造在亚洲乃至全球 “演艺中心”的文化名片更具底气。文艺界人士均表示,未来要继续利用香港联通中西的窗口和桥梁优势,促进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化发展,打造文化名片,提升文化影响力。/大公报记者 张帅、徐小惠、颜琨

  启德体育园近日举行开幕典礼,成为香港历来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文化体育园区。加之此前落成的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M+、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三大文化地标每年吸引全球游客到访,香港近年来在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取得诸多成果。

  以文艺为纽带 呈现多元文化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李群在全国两会接受媒体采访提到,香港近年大力投入文化建设,启用近三年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广受欢迎。多位在京参加两会的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大公报记者表示,打造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是香港一项永不停歇的使命。

  马逢国认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定位包含两重意义,既是认可和鼓励,也是鞭策和期盼。

  在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举办演出是关键媒介。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立法会议员何君尧表示,中西文化在香港交融,有内联外通的优势,来自亚洲乃至全球的优秀演出项目到香港演出,吸引海内海外的旅客到维港看演出。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融合发展为香港演出市场注入新活力,将让香港艺文荟萃,擦亮“演艺中心”的文化名片,同时也借文化交流增加港人的国家认同。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全国政协委员莫华伦几乎每年都会在西九文化区等香港文艺演出地标开唱。莫华伦对大公报记者表示,近期启德体育园落成启用,它不仅是一个体育园区,也是文化演出园区。要好好利用这些文化演出场地,发挥好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作用,以文化艺术为纽带,增强香港的文化软实力,向世界呈现多彩的中国文化。

  内地艺团渴望来港演出交流

  2019年年初,香港西九戏曲中心“开台”启用后,上海昆剧团成为内地第一家在这里上演大戏的院团;2024年的小剧场戏曲节上,上海昆剧团又在此上演小剧场昆剧《草桥惊梦》。“上海昆剧团每年都会有多场在香港的演出,有时一票难求。我们的代表剧目《长生殿》《临川四梦》《白蛇传》,推出后都在第一时间到香港演出,‘试探’香港戏迷对戏剧的反应。”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对大公报记者说,香港可以说见证了上海昆剧团的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团长赵秀君也有着相同的感受。“每次到香港演出,观众对传统文化非常热爱,欣赏水平也很高,感觉非常好。”她对大公报记者表示,香港“演艺中心”的文化名片已经深入人心,内地的艺术家有剧目都会想到香港演一演。

  国家明年将推出“十五五”规划,李群表示,内地相关部门正积极做好“十五五”规划,相信会有更多文化产业或产品引入香港,让市民观赏,建议西九文化区为市民提供更丰富的文化和电影项目。亦希望未来有更多文物展览在港举行,进一步增进港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进念.二十面体联合艺术总监暨行政总裁胡恩威认为,香港要想提升文化影响力,特区政府需提供再多一点土地来打造博物馆、艺术馆、演艺空间等。“多一点的空间可以让艺团、展览策展人去做更多演出和展览。”他认为,随着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香港提升文化影响力离不开与内地的交流。“应该强化与大湾区的交流、利用深圳的新场地去做更多事。香港如何让文化艺术产业化是值得探讨的课题,强化文化艺术工作者的社会性角色或许亦可提升香港的文化影响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