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香港故宫新展 打造“流动的盛宴”

2025-03-19 05:01:5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上图:以松鹤纹圆提盒为代表,是次展出的各种提盒少有对外展出,是展览亮点之一。下图:主礼嘉宾出席“流动的盛宴—中国饮食文化”展览开幕礼。\主办方供图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即日起至6月18日推出特别展览“流动的盛宴—中国饮食文化”。展览精选逾110件珍贵文物,包括来自故宫博物院的8件国家一级文物。是次展览以崭新的角度—“流动”为主轴,呈现并串联中国五千年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特点,呈现中国千姿百态的饮食文化和生活面貌。\大公报记者 李兆桐(文、图)

  展览策展人蒋得庄介绍,“流动的盛宴”展览是香港故宫首次以饮食文化为主题展出文物。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见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出8件国家一级文物

  展览于昨日举行开幕礼。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跃工致辞表示,“饮食文化是连接人与人、地区与地区之间的重要纽带,它能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促进社会和谐与团结。”是次展览的文物展品从先秦时代端庄厚重的青铜器到清代设计精巧的提盒,见证中国文明发展下古今融通及中外互鉴的轨迹。“我们期望观众透过这些珍贵文物,加深对中国饮食文化根源及其丰富文化底蕴的认识。”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董事局主席孔令成表示:“‘流动的盛宴’展览细说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的人文故事,为理解宏大深厚的中国饮食文化提供全新视角。热切期待公众及中外旅客亲临参观,细味中华历史文化的精彩故事。”

  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行政总裁冯程淑仪、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等亦出席开幕典礼。

  展览分为四个单元,分别探讨饮食器具在精神、文化与空间中的移动,深入探索食物器具、饮食习惯和传统风俗的演变。

  第一单元“跨越生死──礼食同源”中,展出多项来自新石器时代到汉代的祭祀与陪葬饮食器具。其中穿插中华文明早期对食物的保存、在饮食方面的祭祀礼仪,及酿酒的技艺等相关信息,展现跨越生死之界的饮食礼仪:有些直接将死者生前使用的饮食器具葬入墓中,有些则是专门制作让亡者带入黄泉,使原本具有料理与盛放功能的炊具与餐具,转化成具有展示使用者身份地位、规范社会秩序功能的礼器。

  松鹤纹圆提盒设计精巧

  而在第二单元“跨越文化──胡食风尚”中则可以看到许多具备异域风格的器皿与艺术品。“胡”在传统上是相对的概念,泛指中原以外的风俗与事物;“胡人”泛指外国人,特别是活跃于丝路上的粟特人,他们促进了中国与中亚和西亚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活动。在汉、唐时期,除了随骆驼商队将中国所产的丝绸、茶叶、陶瓷等商品经丝绸之路输出至中亚、西亚甚至欧洲,西域食材也同时陆续传入中国,它们的名称亦冠以“胡”字,如胡椒、胡桃、胡麻等。在所展出饮食器皿造型的变化中,可以清晰反映出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和互鉴。

  到第三单元“跨越山水──游宴之乐”,展览展出明清时期大众旅游的兴盛。于山水之间宴饮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重要的一环,而在明清时期,便于携带的饮食器皿也得到普及。

  蒋得庄指出,以展览开头展出的松鹤纹圆提盒为代表,是次展出的各种提盒少有对外展出,是展览亮点之一,从中可以窥见古人外出宴饮的场景。观众还可以在展出的书画中看到李白参加宴饮雅集的情景,在多层带格匣盒的华丽之中了解其如何影响宫廷文物的整理与保存。

  展览最后在第四单元“跨越时间──传承”中利用多媒体手法,让观众可以在互动游戏之中了解食器的“前世今生”,体验中国饮食文化的演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