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新翼“罗桂祥阁”落成启用。下图:嘉宾出席“罗桂祥阁”及“利孝和陆雁群伉俪展览厅”开幕仪式。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新翼“罗桂祥阁”及“利孝和陆雁群伉俪展览厅”落成启用,于昨日正式开幕,并在新馆举行“浮世清音──晚明江南艺术与文化”开幕展览,为文物馆历来最大规模展览,主要展出来自文物馆和上海博物馆等本地及海内外共193件藏品,涵盖书画、漆木器、竹刻、文房四宝、陶瓷等各类器物,其中9件为国家一级文物,更是首次在港展出,呈现晚明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和艺术面貌。展期至7月20日。/大公报记者 刘 毅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新翼由建筑师严迅奇设计,以悬臂式结构立足香港中文大学山城斜坡之上,与原本的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相连,比邻而起,建筑整体为棕灰色,外观沉静而优雅。
在昨日举行的开幕仪式上,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卢煜明致辞时表示,文物馆新翼的落成,是中大推动普及艺术的新一页,期待更多博物馆的艺术珍品能于文物馆展出。他亦希望这次文物馆的“蜕变”,能有助提升文化艺术相关的跨学科研究、促进学术机构的深度协作,以及为学生提供实物为本的高质素培训。
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罗淑佩表示,政府致力发展香港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在资源许可下,持续改善文化设施,为举办多元化的文化艺术活动提供支持。她亦相信日益完善的中大文物馆亦将成为香港的独特魅力所在,吸引更多市民和旅客前来参观。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在致辞时形容,开幕展通过展示晚明江南生产和流通的文物和艺术品,探讨在新旧思潮冲击和全球贸易带来大量财富的背景下,江南地区城市居民如何于物质文化、思想、艺术三个层面的文化生活,并对后世所产生的启迪。
开幕展览名为“浮世清音──晚明江南艺术与文化”,展览呈现16世纪末至16世纪中叶晚明时期的文物展品,分为“物质生活”“思潮争鸣”“浮世丹青”和“寰宇天下”四个单元,不论是书画还是传统器物,从清雅的文人书画到颜色绚丽的漆木器,再到远销欧洲的陶瓷器,充分展示晚明时期的文化发展脉络和特色。
出席昨日开幕典礼的主要嘉宾还包括:罗桂祥基金主席罗德承、希慎兴业有限公司主席利蕴莲,以及严迅奇建筑师事务所主持严迅奇等。
尤求《汉宫春晓图卷》
•这件长约8米的画卷为上海博物馆藏,明中期画家尤求擅长白描,应王世贞之请,根据当时书画家文征明小楷《赵飞燕外传》补绘之图,以墨笔白描了一卷仿古的《汉宫春晓图》。以具训诫意味的“伶玄自叙”作结,中和画卷的艳俗之感。
沈大生竹雕庭园读书圆笔筒
•这件展品为上海博物馆藏国家一级文物,雕刻者沈大生所雕竹刻作品既深受绘画影响,又注重于生活写实。笔筒浮雕可见苍松与奇石,充满江南园林特色。今人观之,可感受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以及读书姿势。
《鹿鹤同春玉壶春瓶》
•十六世纪前半叶,欧洲进口中国瓷器传世较少,这件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鹿鹤同春玉壶春瓶》,带有倒置葡萄牙铭文,订制者为当时的葡萄牙权贵,是活跃于东方的商人及作家,订制瓷瓶用以馈赠中东及欧洲的王室显贵,以巩固其经营海上贸易的关系网络。
图片:大公报记者刘毅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