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Art Basel现场的装置。\大公报记者颜琨摄
瑞银财富管理亚洲区主席Amy Lo提到,根据他们此前所做调查显示,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69%的高淨值人士都在购买新艺术家的新作品,其中不少藏家表示会主要关注艺术新秀和本地艺术。她指出,X世代在购买力和实际销售额方面是最大的群体,而Z世代的销售额相比上一代增长了一倍。
作为一位“资深”的年轻藏家,拾壹慈善基金会主席何凡昨天下午一早便出现在展会现场,他观察到,今年展会现场客流量相比往年更加多,“看起来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火热的艺术氛围。”从2008年巴塞尔艺术展落户香港至今,何凡每年都会参与,而开始进行艺术品收藏则是最近八、九年的事情。
何凡喜欢新材料、具有创新性的艺术品,“他们会给我很多感官上的冲击。可能是因为这些新材料反映的也是我们当下的艺术。我觉得艺术应该反映它所在的年代,所处的人文社会和整体经济状况。”对于初接触艺术品收藏的新人藏家,何凡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多看多听,他强调收藏要以兴趣为先、以自己喜欢为主,量力而行,多多关注艺术品背后的故事。
在谈及展品内容时,藏家陈先生分享道,今年展览较往年而言,大师级作品数量显著增加。“我个人更偏好欣赏知名艺术家的作品,例如本次展出的毕加索完整的瓷盘作品系列。”
陈先生表示,巴塞尔艺术展作为全球四大艺术博览会之一,能够长期落户香港,充分体现了香港在国际艺术市场中的独特优势。他认为,与其他城市相比,香港具备自由市场环境、便捷的艺术品交易制度及全球化的文化氛围,这些因素共同促使其成为国际艺术交流的重要枢纽。“香港需要巴塞尔艺术展,巴塞尔艺术展同样需要香港。”在陈先生眼中,此类国际性展会不仅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画廊与藏家,也为艺术爱好者提供了近距离接触多元艺术风格作品的机会。\大公报记者徐小惠、郭悦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