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高峰论坛2025”昨日进行了第一天的峰会讨论,来自中国内地、意大利、埃及、法国、挪威等国家及地区的博物馆界精英汇聚一堂,分别以“博物馆+旅游”、“博物馆+科技”为题,探讨如何能更好地吸引观众参观博物馆,博物馆与旅游业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及科技在展示展品方面能发挥的作用。
赵锋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征集与鉴定部副主任、研究馆员:
博物馆不再仅仅是文物收藏与展示的场所,而是逐渐演变为集文化体验、教育传播、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空间。在文创方面,博物馆文创产品爆款频出,观众参与文创消费的热情高涨,带动文旅经济蓬勃发展,譬如以国博馆藏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为原型设计的木质、金属两款AR凤冠冰箱贴,八个月销量突破100万件,是近20年国博文创的“销冠”。
Eike Schmidt 卡波迪蒙特博物馆馆长(意大利):
为了缓解过度旅游的问题,乌菲兹美术馆推出“乌菲兹分馆”计划,将馆内的珍藏艺术品分散到托斯卡纳地区的多个小镇内展出,这不仅减轻主馆的负担,还为周围小城镇及美术馆创造新的发展机会。
Fayrouz Fekry 埃及文明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埃及文明国家博物馆在旅游、文化历史保育以及教育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博物馆是文化旅游的重要支柱,馆内提供了不少互动性极强且富有教育意义的装置,吸引学生、研究人士及历史爱好者来此参观。埃及文明国家博物馆亦重视国际合作,今年11月将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办埃及展览。
朱亚蓉 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中国):
近年来,三星堆博物馆运用VR、AR和人工智能等科技,在数位科技、数位展览和文创产品方面开展探索,丰富观众观展体验。发展科技是为了让观众更好地了解文物内涵,展品本身是最重要的,科技只是一种辅助。我们没有办法时常借展,不过会利用科技打造一些沉浸式观展空间,令更多人了解到文物的出土环境。也会引入人工智能的讲解员,以满足观众想要与导赏员“互动”的需求。
Didier Fusillier 巴黎大皇宫暨法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会主席:
我们正在发展一种混合式空间,模糊艺术、科技和创新之间的界限。与此同时,艺术家打造的沉浸式观展体验,重新构想展览形式。观众不仅可以观赏艺术,更可以体验艺术。博物馆通过一系列科技手段,鼓励观众的深度体验。
Tone Hansen 孟克美术馆馆长(挪威):
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法的运用,令我们更好地展示爱德华.孟克的画作,并以跨学科方法开展研究并开发创新的馆藏保存方式,我们还有新计划“New Snow”,让观众发掘孟克作品中隐藏的细节,更会借助科技的力量,令观众在自己的电子设备上就可以学习如何画一张孟克的画作。
大公报记者颜琨、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