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七日谈(北京篇)/莲花山的书香\绿 茶

2025-03-29 05:02:0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尚书吧。\作者绘

  2006年11月7日,深圳市民像约好了一样涌向莲花山市民中心,一座“全国最大”的单体书城──深圳书城中心城,市民的热情远超预期,为了控制客流,书城方实行凭票入场,票价5元,但供不应求,排队延绵数里,最后票价甚至被炒到十倍以上。即便如此,开业当天入场的市民超过十万。开业活动持续了十天,总销售额高达2177万元。

  当天,第七届深圳读书月也同日启动,之后,这座书城始终是深圳读书月的主会场,读书月期间的活动读书论坛、读书辩论赛、年度十大童书颁奖礼等等,均落地中心书城的阶梯舞台,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作家和名家,轮番登场,给深圳市民带来一场又一场文化盛宴。除此,还有深圳书展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出版社、书店的优惠福利。人们像过节一样,徜徉在书海间。

  深圳书城中心城北邻风景秀美的莲花山,南接鲲鹏展翅的市民中心,西挨金碧辉煌的深圳音乐厅和富含藏书的深圳图书馆,东毗璀璨水晶的深圳少年宫,书城居中而立,人们习惯称之为“中心书城”。中心书城在深圳中轴线上,也是深圳的CBD,还有一种说法,说是CCD,确实,这是深圳的文化核心区。

  这是一个可以自由呼吸的文化生活空间。晚间,下班族可以在书城卸下一天的疲惫,在书香、咖啡香中获得松弛的下班生活。周末,全家人可以泡在书城一整天,影视、艺术、酒吧、餐饮、游戏等全方面文化生活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这座有着八万平方米的广阔空间,密布着层层叠叠的书架,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书籍,散发着迷人的书香。阳光透过穹顶的花窗,洒在艺术区翻开的画册上,那些后现代画作呈现出斑斓的反光。悠扬的大提琴声在空间里弥漫,循着妙音而寻,二楼的星空音乐会上,一位知性美女正陶醉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也感染了台下的小听众。这画面熟悉而亲切,平日里在家,我就是这样呆坐着,欣赏儿子的大提琴演奏。

  每晚八点,中心书城大台阶座无虚席,文学谈、艺术谈、青年谈、健康谈、亲子趣轮番登场,市民席地而坐,舞台在观众的斜下方,听众可以俯视台上的嘉宾。白岩松在中心书城大台阶读者见面会上说:“只有在深圳的中心书城,我是仰视读者的。中心书城的大台阶是中国最美好的风景之一。”

  书城二楼的益文书局是专为原版书爱好者打造的书店空间,空间灵感源于法国蓬皮杜中心,以玻璃和木柱为骨架,采用红黄蓝撞色设计与几何模块分割空间,错落有致,极具现代感和艺术感。书局的选品丰富而多元,包含了人文社科、经典名著、传统文化、艺术设计、少儿绘本等领域的新书,让读者可以立足深圳,阅读世界。

  夜深了,爱读书的人不愿离去,纷纷涌入中心书城二楼的24小时书吧。这是全国首家不打烊的书店,自2006年11月创办以来,如果换算成小时,到2025年3月,共计有15万多小时,这盏长明的书店灯光,不知道抚慰了多少深夜读书人。

  2023年11月17日,“书店之夜:书店人圆桌会议”在24小时书吧落地,来自全国近50家书店主理人相聚在书吧,分享开书店的心得和体会,并达成《书店人大会(2023)深圳共识》。那一夜的书店灯光温暖着每位书店人,也让书店同行体会到相互取暖的力量。

  在书城南区一层还有一盏书店的灯──尚书吧。2006年11月,一群深圳藏书家、爱书人,开设了一家集旧书、藏书、书吧、雅集为一体的阅读空间,11月6日开业那天,上海华东师大陈子善教授是书吧迎来的第一位客人,他在崭新的签名本上留言道:“二○○六年十一月六日,尚书吧开张首日有幸光顾,购旧书一批,快何如之!这是读书人的圣地,也是我的梦回之地!”

  2006年11月21日,我到深圳参加由深圳读书月主办,《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承办的“中国首届报纸阅读文化圆桌会”,从此与深圳阅读文化结缘。那届圆桌会同时诞生了“年度十大好书”,接下来18年,我每年都参与“年度十大好书”评委工作。

  会议结束后,我也慕名来尚书吧打卡,看到留言本上已经密密麻麻签上各路大咖的名字,之后一年又一年,连续十八年都来打卡,尚书吧无疑已是我在深圳的“老地方”,“年度十大好书”工作之余,就来尚书吧喝茶、聊天,享受书香茶浓的微醺感。

  近二十年的书城日常,莲花山一带早已书香弥漫。深圳这座城市总在不断更新、迭代和重新定义,有人说是科技丛林,有人说是创业圣地,还有人说是打工人的天堂,而由几十万册书籍托举的中心书城,无疑是这座城市的心脏。它早已超越空间的边界,造就出流动的知识殿堂,温暖着每一位爱阅读的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