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嘉宾们为“大道同工──当代中国工笔画七人展”揭幕。左下图:莫晓松作品《寒蕴梅竹劲》。右下图:陈孟昕作品《蕉林晚歌》。
由国家大剧院、中国工笔画学会联合主办的“大道同工—当代中国工笔画七人展”近日在国家大剧院正式开幕。此次展览聚合当代中国工笔画领域学术探索、艺术风格、创作成果突出的七位工笔画家—陈孟昕、贾广健、刘万鸣、卢禹舜、莫晓松、唐勇力、王颖生,汇集他们最具代表性的约80件经典力作,为广大艺术爱好者带来了一场工笔画艺术盛宴。据悉,展览将持续至4月20日。\大公报记者 张宝峰(文、图)
步入国家大剧院艺术馆西厅,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题写的“大道同工”赫然进入眼帘。展览现场,只见一幅幅作品或细腻入微、神气活现,或抽象写意、独具风神。比如,憨态可掬的老虎、饱满丰腴的唐人、团团锦簇的花篮、潇洒大气的渲染……无不令参观者驻足赞叹。
展现工笔精妙 回应时代思考
这七位画家在人物、花鸟走兽和山水画科领域数十年深耕不辍,在工笔画题材、材料和技法上摸索变革、探索精进,虽然艺术面貌各成一派,但其创作都共同展现了对生活、自然、时代的感受体味,对工笔画继承与创新的思考,对天地大道、艺术之道的执著求索。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参展画家代表刘万鸣表示:“通过此次展览,观众不仅能感受到工笔画技艺的精妙,更能触摸到艺术家对时代、对文化的思考与回应。重要的是通过展览起到相互交流学习的作用,中国工笔画的未来,必将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在个体表达与集体精神的共振中,为新时代文艺创作奉献更多更好的作品。”
范迪安:致敬传统 打造精品
中国工笔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在先秦时期出土的帛画中初现端倪,勃兴于唐、五代,北宋盛极一时,自元明以来在中国画坛逐渐衰微。但工笔画技法的深厚传统在壁画、工艺美术领域被继承下来,到新中国成立尤其改革开放之后,工笔画得以再次复兴,并呈现出多元而丰富的创作面貌。
本次展览总策划、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科技的发展极大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极大地影响着我们的创作,但是艺术家更需要用自己真诚的心灵和具有自信的慧眼去感受世界,由此才能真正形成精品力作。这七位画家在工笔画领域可以说真正做到了以精字当头,他们以工之心致敬传统,以工之力打造精品,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向往着一条具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主权的大道,而且在这条大道上持之以恒。”
在当代中国美术的发展中,工笔画艺术持续葆有雄厚实力和蓬勃态势,既在主题内容方面呼应时代需求,又在结构形式方面探寻了审美表达,完成了观念和语言的当代转换和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