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良》将视觉艺术置于核心。由于无法展出潘玉良的真迹,团队改以影片形式呈现画作,作为整个上半场的主体。姚润敏希望“观众在走入潘玉良的艺术世界之后,再于下半场进入音乐剧的叙事层次”。
舞台设计突破了传统的叙事方式,姚润敏将其比作一场空间与情感的对话。现场没有一幕幕的实景切换,而是通过投影、灯光、音乐、舞蹈等元素创造出氛围。例如,在潘玉良与潘赞化的互动中,舞台并未还原具体的“怡春院”场景,而是透过视觉手段展现两人在院中的互动与复杂关系。
尽管资源有限,但姚润敏认为,这反而激发了更多的创造力,“简约的设计让我们拥有更多自由,能够通过空间与演员的舞步互动,让观众真切感受到潘玉良的内心世界,以及人物间的情感波动。”
黄旨颖为这部音乐剧设计的配乐,为故事情节发展提供了支撑。她不依赖于单一风格,而是从人物性格出发,让每一段旋律都充满戏剧张力。当潘玉良踏上前往巴黎的旅程时,手风琴的音色营造出异国情调;而潘赞化登场时,则以传统中国音乐衬托出他保守、内敛的性格。不仅每位角色拥有独特的主题旋律,同一段旋律也会随着剧情发展而产生变化。姚润敏解释:“同一段旋律,随着情感从欢喜转为忧愁,可能会从大调转为小调,但那始终是同一个人物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