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纹”以载道沉浸式体验展亮相香港故宫馆 科技活化文物 演绎纹样之美

2025-05-14 05:01:5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主礼嘉宾出席“‘纹’以载道──故宫博物院沉浸式数字体验展”开幕礼。右上图:“纹窗弄影”部分展现紫禁城中的四季光影。右下图:“纹法自然”的“盘”装置被设计成“放大的文物”。

  北京故宫博物院在明清紫禁城及其收藏基础上建立,拥有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以及186万馀件(套)文物。在这些建筑的屋簷、墙面、门、窗,以及故宫收藏中的陶瓷器、服饰、家具器物上,均可见精美绝伦并寓意深远的纹样图案。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以这些纹样为启发,与故宫博物院团队合作呈献“‘纹’以载道──故宫博物院沉浸式数字体验展”,以多媒体形式展现纹饰的魅力。展览即日起至10月13日向公众开放。\大公报记者 李兆桐

  是次展览是故宫博物院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首次联合举办大型多媒体专题展览,共有7个单元,以“纹样”为主题、“沉浸”为核心,结合数码创新技术,用投影、数字交互等方式,为观众带来欣赏传统纹饰的全新视角,呈现中国传统纹样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当代艺术诠释。

  “数字化诠释‘观物取象’”

  展览昨日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行开幕礼,主礼嘉宾包括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行政总裁冯程淑仪、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罗先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董事局主席孔令成及公益慈善研究院副主席龚杨恩慈。

  孔令成在开幕式上致辞表示,是次展览以科技活化文物,体现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适应新的技术,拥抱科技,提升展览趣味性,展示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他指出,未来将继续与故宫博物院并肩,透过创新的策展方式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罗先良表示,数字技术的价值不只是对文化遗产的抢救性纪录,也在于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是次展览“希望不是简单的视觉炫技,而是对古人‘观物取象’哲学观的数字化诠释”。

  龚杨恩慈表示,是次支持“‘纹’以载道”数字展,“正是希望以创新科技打破文化传播的边界,让故宫纹样所承载的中华智慧,走进香港千家万户。”

  “纹窗弄影” 感受故宫四季之美

  展览分为七个展览空间,邀请观众开启一段沉浸于各式各样传统纹饰的想像之旅。

  在单元一“流光溢彩”中,观众入场即被“缠枝莲纹”及以其为灵感设计的植物包围,无论是地板还是墙壁皆被投影图案覆盖。地面上还有可供互动的光点,在观众走过时这些“树枝”上还会开出“花朵”。策展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研究员侯怡利介绍,“缠枝莲纹”在展览中被设计如同自然中生长的缠枝一般,不断生长,有“生生不息”的寓意。

  进入下一个单元“纹法自然”,在展厅中设有一件大型“盘”装置,展厅地面及墙面投影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池塘之中,可以看见“盘”上的莲花开放、鹭鸶涉水,取其“吉祥”寓意。

  而无需移步,在“纹法自然”投影演绎过后,观众即可在展厅墙上体验第三单元“巧思成纹”。在这一部分观众可以选取自己喜欢的纹饰,观看带有此纹饰的文物,加深对文物及纹饰内涵的了解。

  在第四单元“锦绣纹章”展示“服章之美”。此单元用数码技术将织锦文物中的纹样提取与解构,投影于一件件纱幔上。

  到第五单元“纹彩藻饰”,能看见藻井上的纹饰沉浸式数字影片。藻井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天花装饰,通常位于重要建筑室内的天花板正中位置。是次展览展示太和殿、千秋亭与临溪亭的三处的藻井,并且让其上的龙纹“动起来”。

  再走进第六单元“纹窗弄影”,可以瞥见紫禁城中的器物、建筑上的“三交六椀菱花”、“步步锦”等寓意吉祥的窗櫺纹样。展览还加入四季环境效果,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故宫的四季光影之中。

  在最后的第七单元“古纹新生”中,观众可以体验互动内容,挑选文物上的鱼、鸟纹样进行上色。观众设计的纹样将出现在墙面的投影上。

  部分图片:大公报记者李兆桐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