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环保胡琴登国家大剧院 香港中乐团6月赴京津巡演

2025-05-14 05:01:5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上图:阎惠昌(左起)、香港中乐团理事会主席赖显荣、徐慧、香港中乐团行政总监钱敏华介绍今次北京及天津巡演情况。下图:香港中乐团将在6月于北京天津展开巡演。\资料图片

  香港中乐团将于今年6月13日至18日前赴北京及天津举行三场“阎惠昌与香港中乐团2025”内地巡演,包括于北京艺术中心的《笙与管风琴的对话》(6月13日)、北京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周.秦.汉.唐》(6月15日)以及与天津音乐学院交流、于天津音乐厅举行的《名家名曲会津门》(6月18日)演出。\大公报记者 徐小惠

  是次巡演邀得多位享誉国际的音乐家参与演出,包括管风琴家沈媛,被国际声乐界称为“中西合璧的夜莺”的女高音演唱家吴碧霞,香港大提琴家李垂谊,获格林美奖提名的笙演奏家吴彤,二胡演奏家、天津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陈军及著名男高音、天津音乐学院院长王宏伟,联合乐团的笙首席陈奕潍、唢呐首席马玮谦、笙助理首席魏慎甫、管子演奏家秦吉涛,呈献三场音乐盛会,借此促进两地文化交流。

  民乐联袂管风琴合奏

  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兼终身指挥阎惠昌介绍,今次巡演的节目体现出香港中乐团立足于香港这个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之下融贯中西的特点,比如《笙与管风琴的对话》,他提到,民族乐团与管风琴这样的“西方乐器之王”合作演奏中国原创音乐是十分罕见的,“这不仅是东西文化的交流和对话,也体现出我们中国古老的艺术在世界文化发展上的影响力。”而《周.秦.汉.唐》则是香港中乐团相隔14年后再度登上殿堂级音乐厅国家大剧院的演出,整场音乐会通过历史上四个重要的朝代周、秦、汉、唐,来对中国历史进行回顾,演出曲目包括乐团助理艺术总监兼常任指挥周熙杰创作的《周溯》、彭修文作曲的幻想曲《秦.兵马俑》、乐团首任音乐总监吴大江作曲的《胡笳十八拍》以及香港中乐团委约赵麟创作的中乐版《度》作世界首演。其中《度》将由李垂谊与吴彤合作演奏。《名家名曲会津门》则由陈军和王宏伟搭档香港中乐团演出。

  此外,阎惠昌还提到,今年9月香港中乐团将演奏“丝语.琵琶”音乐会作为新乐季开季音乐会,通过古今丝绸之路的文化交融与相互理解过程,展示从古至今以琵琶为首的抱弹类乐器在各地域文化生态中衍生的风格迥异的叙事性作品。

  今次内地巡演,香港中乐团将继续使用他们自己研发的环保胡琴,香港中乐团胡琴演奏家徐慧表示,环保胡琴以可再生物料代替蛇皮,不仅环保,也避免了传统胡琴在去海外演出时可能遇到的部分国家不准携带蛇皮入境的情况,同时统一了乐团20多把胡琴的音色,可以很好的适应不同环境的变化。其中一款鼎式高胡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专利认证。香港中乐团行政总监钱敏华表示,目前环保胡琴已经推广销售至香港、内地、台湾、新加坡、比利时等地,未来期待能进一步扩大影响。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