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六板块全景式呈现百年革新 “其命惟新”美术展打动观众 “从作品中感受中华民族的脊梁和风骨”

2025-05-23 05:02:0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香港)”展厅现场。\大公报记者林良坚摄

  广东美术在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开风气之先,领时代之新,走变革之路,涌现一批优秀的艺术家和美术画作。为展示广东美术百年革新历程,“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香港)”,昨日起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吸引不少观众到场观看,他们表示,展览展出的作品很震撼、很难得,不仅是一场艺术视觉的盛宴,更从作品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脊梁和风骨。此次展览是史上最多文物画作集结香港,现场展出160余件广东美术画作,向香港观众呈现百年广东美术发展历程,构建大湾区文化交流新篇章。\大公报记者 刘 毅 李兆桐

  “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香港)”汇聚130余位艺术家、160余件经典之作,配合大量珍贵文献、历史影像与数字化多媒体技术,汇聚六大板块,沉浸式、全景式呈现广东美术百年革新历程。

史上最多文物画作集结香港

  展览策划团队代表、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对大公报记者表示,为了表现广东画家的革命精神、爱国情怀等方面,展览对近现代时期粤港两地的艺术历史进行了全面梳理,让香港的观众了解近代以来广东画家在国家与民族进步的进程中,不断探索的革新精神,以及与日俱增的爱国情怀。据了解,这是史上最多文物画作集结香港。

  展览将展品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六大板块,第一部分“勇立潮头─洋画运动在广东”集中展示林风眠、李铁夫、丁衍庸等艺术家的油画作品。广东省文联主席李劲堃和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林蓝在传媒导赏时介绍,这类作品主要诠释广东美术如何开风气之先,他们留学海外,将西方绘画技艺带入中国,是美术界的“先行者”。

  第二部分“艺术革命─岭南画派与国画研究会”则重点呈现岭南画派艺术家作品,如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等艺术家作品,他们的画作“折衷中西,融会古今”,画风具有鲜明时代特色,注重写生,突出包容性和创新性。

  第三部分“匕首投枪─新兴木刻运动及漫画”展出抗战时期的新兴木刻版画作品,以艺术唤醒民众抗日意志。李劲堃形容,今次展出的版画作品,蕴含的不仅仅是广东美术的精神,更是一种时代的缩影。他们在抗战时期,满怀创作热情,用木刻版画的形式,以笔墨为匕首,以纸张为战场前沿,唤醒民族斗志。纵然材质简陋,有时候甚至将门板取下来去创作,也要坚持创作。

  展览的第四、五、六部分,“激情岁月─为人民服务 为时代讴歌”、“开放变革─改革开放中的广东美术”,以及“百花争妍─创新创造 再筑高峰”,通过展出现当代艺术家作品,娓娓道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等不同时期,人们生活的欣欣向荣、美术发展日益蓬勃、创新力源源不绝等态势。

  粤港美术交流水乳交融

  今次展览还特设“人间画会与香港”专题,呈现广东美术与香港艺术界的独特脉络。现场展出广东美术馆收藏的廖冰兄《教授之餐》、香港艺术馆藏陈福善作品《自画像》等,带领观众重温上世纪40年代,一众来自广东和本地的艺术家如何将岭南画派革新精神,以及西方艺术思潮等,融入港岛文化血脉,为战后香港美术的多元化格局埋下伏笔。

  展览吸引不少市民到场观看。

  从事画廊行业的黄先生表示,“粤港美术交流水乳交融,我师从海派,与岭南画派也有许多缘分。”是次看到出自关山月、黎雄才等大家作品真迹,“让我眼界大开。”他自己也经常前往内地看画展,并认为现场的大幅作品很值得感兴趣的观众来亲眼欣赏,“在杂志上和在现场感受并不一样,在现场观看才能体会到画作的气势。”

  来自深圳从事艺术品展览工作的杨女士对大公报记者表示,今次展览从作品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脊梁和风骨。作品不仅展现了广东艺术的发展,还记录百年历史发展。“我觉得这些艺术家不仅是艺术家,他们亦是在用艺术的方式,告诉后辈不要忘记历史。”以上展览观众可免费入场参观,展至6月2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