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香港)”展厅现场。/大公报记者林良坚摄
“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香港)”正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现场展出160余件广东美术画作,是史上最多文物画作集结香港,充分展现粤港美术交流的水乳交融。香港著名设计师、水墨画家靳埭强在展览开幕之后,一连两天都来观展,他认为展出画作水准高、办展专业,是一场有关广东美术的“视觉盛宴”,印象中是第一次在香港看到这么大规模的百年回望的艺术展,并且有助粤港两地文化交流学习,香港观众可从中了解到广东的文化和历史。/大公报记者 刘 毅
“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香港)”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紫荆文化集团联合主办,展出130位艺术家的160余件经典画作。展览分为六大部分,包括“勇立潮头——洋画运动在广东”“艺术革命——岭南画派与国画研究会”“匕首投枪——新兴木刻运动及漫画”“激情岁月——为人民服务 为时代讴歌”“开放变革——改革开放中的广东美术”,以及“百花争妍——创新创造 再筑高峰”,还特设“人间画会与香港”专题,配合大量珍贵文献、历史影像与数字化多媒体技术,沉浸式、全景式呈现广东美术百年革新历程。
有助观众了解广东艺术
展览于本周四正式开幕,靳埭强连续两日都去现场观展。在他看来,今次展览是一场有关广东美术的“视觉盛宴”,印象中是第一次在香港看到这么大规模的百年回望的艺术展,高水平作品很集中,每一张作品都可以欣赏很久,我自己来看展,总觉得欣赏时间不够,一般都要待一个小时以上,展期到6月2日,还是太短了,之后的几天,只要有时间,我还是会再来。
靳埭强指,展览在香港举行,有助香港和广东的文化交流和学习,香港观众也能从中了解广东艺术发展历程,倘若能拿出广东当地的一些美术馆珍藏的香港艺术家作品,可以拉近与本地观众距离,让他们感到更亲切。不过他也提及因为展览主题是有关广东百年美术发展的回望,所以以广东美术作为主体是理所应当。
展览特别融入香港元素
他更续指,粤港两地美术发展水乳交融,香港艺术家的思潮对岭南画派艺术影响巨大,提及展览中展出岭南画派等画家作品,当中部分人物都与香港有很深的渊源,譬如创作《三鱼图》的丁衍庸、《桂林暮色》的赵少昂,以及绘画《白鹭》的杨善深等。
为了强化展览的香港元素,主办方特别在六大板块之外,特设“人间画会与香港”专题,呈现上世纪40年代,一众来自广东和本地的艺术家,他们在香港成立“人间画会”,如何将岭南画派革新精神,以及西方艺术思潮等,融入港岛文化血脉。靳埭强欣赏这部分展出作品时,特别留意到展出的陈福善的《自画像》,“这幅作品很难得一见,因为是香港艺术馆藏品,对展厅的灯光、环境都有很高的要求,足见展览主办方的诚意。”
香港美协主席林天行欣赏展览之后,接受大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展出的画作都十分反映时代特色,当中不少都是岭南画派的代表作品,对于香港的岭南画派艺术家而言,可以加深对这一艺术门类和思潮的了解。在香港举行这样一个展览,也有助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之融合、贴近,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