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以刀代笔/抗战版画铭记苦难历史

2025-05-24 05:02:0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鲁迅提倡木刻》陈烟桥 木刻(1937)/广东美术馆藏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今次展览中就专门有一部分介绍抗战时期的广东艺术创作,即第三部分“匕首投枪——新兴木刻运动及漫画”。

  抗日战争时期,广东与香港是反法西斯文化战线的双城堡垒。在民族的救亡图存之际,多位艺术家以画笔为利刃,书写那段特殊的岁月。

  彼时,在鲁迅宣导的新兴木刻运动中,与其直接接触的30余位木刻青年中,粤籍画家占三分之二,参与创作的广东作者更是逾百人。罗清桢、黄新波、陈铁耕等粤籍版画家以刀代笔,将汉代石刻的雄浑、民间年画的质朴融入画作之中,《怒吼吧!中国》《饿》等兼具时代性与民族性的经典,将新文化精神注入版画创作,推动中国版画的现代转型。1934年,李桦在广州成立“现代创作版画研究会”,更是标志着广东成为新兴版画第二阶段的中心。

  香港美协主席林天行观看展览,特别感动于此部分展出的版画作品,他表示:“艺术家以版画记录民族苦难,用画笔和刻刀,唤醒国民,十分有力量,他们既是艺术工作者,也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大公报记者颜琨、刘毅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