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其命惟新”绽放中华文化新魅力

2025-05-26 05:02:0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其命惟新”绽放中华文化新魅力

  “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香港)”正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现场展出的160余件广东美术画作,不仅充分展现粤港美术交流的水乳交融,还能从其中看到广东美术“开风气之先、领时代之新”之创新精神和“不忘本来”“面向未来”的启示意义。刚过去的周末,有不少艺术爱好者到场观展,更有从大湾区其他城市慕名而来的观众。他们纷纷感叹是次展览让广东的优秀作品“面向国际”,亦让海外观众领略到广东艺术的深厚底蕴,香港作为架接交流互鉴的桥梁,有助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大公报记者 李兆桐、郭悦盈

  北师香港浸会大学助理教授、香港艺评人谭达强一连两日到展览现场参观。他向大公报记者表示:“再看一次这个展览,我更加感受到广东美术的‘开风气之先’。展览中岭南画派的画作既有中国画特有的诗意,又把西方画法中对颜色的运用吸收进去。在题材方面,广东画家还利用当时学习到的西方技巧,去画常出现在中国画中的意象,比如一些山水、动物,李铁夫的《盘中鱼》和丁衍庸的《三鱼图》就很有代表性,我们画鱼这个静物意象其实还有‘年年有余’的想法在里面,但是在这些展品的技巧上又可见印象派或野兽派的一些影子。”

  冀在港建立大湾区作品常设展

  谭达强还表示,“这次展览在香港举办还有一个很好的点,就是能让这些优秀的美术作品面向国际,让这些作品不仅呈现在香港观众眼前,还能让海外观众也来领略广东艺术的底蕴。我很希望未来以此次展览为契机,在香港的一些艺术机构中设立展示大湾区艺术作品的常设展览,加深大湾区的艺术交流互鉴。”

  在港攻读艺术史的朱小姐周末特地从深圳来港看展。她告诉大公报记者,自己是在得知有何香凝与关山月的真迹后特意前来,“整体观看下来,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赵兽的《迈向新生活的一步》,画中有很强烈的表现主义风格。我觉得他可能受到德国画家基什内尔的‘柏林街景’系列影响,但他画的妇女是突破封建枷锁、走向自由的形象,内涵很有中国特色。”

  市民王先生透露,前一晚在电视上看到展览报道后便决定亲自来看,“不少作品以前只看过印刷品,这次能亲眼看到原作,很有收获。”

  感动于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创新

  大公报记者昨日在展览现场还见到鲁迅青少年文学奖香港组委会执行机构“香港青少年知行书院”组织的中学生导赏团。成员们边听导赏边认真赏画,常常在一幅作品前流连忘返。

  来自何明华会督银禧中学的许同学自幼受同为画家的祖父的影响,对山水画情有独钟。他分享道:“这次展览让我亲眼见到中国画与西方油画在笔触和表现手法上的差异,令我更欣赏这种独特的视觉语言。”他认为,展览有助促进广东与香港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让香港这个国际平台成为推广广东文化的重要窗口。

  梁同学表示:“最吸引我的是看到其中一些画家曾到海外学画,把当地风格带回来再融合本土元素,这种艺术交流真的很难得。”在他眼中,广东画家勇于跨地域、跨时代地学习与回应,是广东美术能够不断创新的关键。

  同样来自何明华会督银禧中学的蔡同学认为岭南画派融会中西,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创新。“岭南画派吸收了日本、法国等艺术元素,却发展出独特风格,这种融合令我感动。”他告诉记者,自己特别留意到展览取名“其命惟新”,“中国历史悠久,但它的使命是持续地改革与创新,这种精神在展出的作品中也就自然地流露出来。”

  展讯/“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

  展期:5月22日

  下午2时至晚上7时30分,5月23日至6月2日 上午9时30分至晚上7时30分 地点:香港会议展览中心Hall 3B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