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娱乐无穷” 笑看八九十年代喜剧魅力

2025-05-30 05:01:5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娱乐无穷”展厅一隅。/大公报记者郭悦盈摄

  “娱乐无穷——笑看八、九十年代香港喜剧电影”展览今日起在香港电影资料馆展览厅举行,展示超过100部香港喜剧电影的相关资料,分为3个主题展区,透过喜剧电影选段、口述历史、电影歌曲及海报,尽显香港喜剧电影的独特魅力,重现光影中的欢乐时刻。展览为“香港流行文化节2025”节目之一,免费入场。/大公报记者 郭悦盈

  展厅入口设有凯旋门造型的显示屏,屏幕中穿插点与线的装饰图案,动感十足。据香港电影资料馆特约研究员周荔娆介绍,此次展厅的设计主题围绕“点”与“线”,灵感来自喜剧电影中的“笑点”与“Punchline(点睛之笔)”,并将这些元素延伸至场内墙身的视觉设计。

  呈现多样风格

  进入展厅,走廊左右两侧延伸出“大笑四房”展区,划分为四个主题:“经典组合”、“夸张演绎”、“时代笑话”与“无厘头”。两侧墙面内部分别写上“盈在‘喜’跑线”与“乐在‘喜’跑线”,呼应展区以喜剧为题的策展概念。展区精选放映近百段八十至九十年代经典港产喜剧片段,包括《快餐车》(1984)、《富贵逼人》(1987)、《赌圣》(1990)及《大内密探零零发》(1996)等,从不同角度呈现本地喜剧的多样风格。

  另一个展区“口述历史:我们的喜剧时光”汇集多位台前幕后影人的访谈片段,包括创作人王晶、高志森、田启文等,以及演员毛舜筠和吴君如等,剪辑成《喜剧的诞生》和《喜剧演员的修养》两部专题影片播映。《喜剧的诞生》从创作灵感、剧本构思到选角过程,回顾香港喜剧电影的发展轨迹与创作脉络;《喜剧演员的修养》则聚焦演员如何塑造角色、与搭档互动,以及他们对个人表演历程的反思与体会,呈现香港喜剧演员的专业精神。谈及《喜剧的诞生》,周荔娆透露,喜剧中的每一个“笑梗”都来之不易,往往需要反复打磨。“许多创作人偏好‘集体创作’的方式,一个桥段如果现场不是所有人都笑,就会一直改,直到大家都笑为止。”展区特别设计舒适的观影环境,将电视喇叭隐藏于沙发靠背内,让观众可静心观赏。

  听觉视觉交织

  “开心K房‘声雅廊’”展区则布置成八九十年代流行一时的酒廊,播放二十多首精选喜剧电影主题曲或插曲片段,包括《92黑玫瑰对黑玫瑰》(1992)的《旧欢如梦》和《家有囍事》(1992)的《相逢何必曾相识》等,让观众从听觉与视觉中感受喜剧与流行文化的交织魅力。正对展区一侧,墙上列出了播放曲目的歌单;电视荧幕前更摆放了一张七八十年代流行的情侣卡座,营造怀旧又亲切的氛围。

  展厅亦设有“打卡位”以及互动装置让观众参与体验。“缤纷海报瀑布”由《鬼马智多星》(1981)、《最佳拍档》(1982)等多张经典喜剧电影海报组合而成;“由名人说‘喜’”引用多位演员和创作人对喜剧的独到见解,拼砌成“金句墙”;高约四米的纸艺立体墙结合喜剧经典场景与香港特色地标,呈现生动的喜剧风情画。互动装置“笑声画鬼脚”安装于墙面,一排不同颜色的电话供观众拿起听取电影对白,按下按钮后,电话颜色会投射到对应的电影剧照上,标示该对白所属的电影。

  展讯

  地点:香港电影资料馆展览厅

  时间:5月30日至10月19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