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M+“广东摩登”多元视角回溯粤港艺术

2025-07-04 05:02:0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观众参观“广东摩登”展览现场。/大公报记者颜琨摄;中图:黄新波作品《码头》。右图:高剑父作品《雨中飞行》。

  日前,“广东摩登:艺术与视觉文化,1900至1970年代”(下称“广东摩登”)特别展览在M+面向公众开放。今次展览聚焦于1900至1970年代,以多元视角探讨在广东和香港两地艺术家的创作故事。

  20世纪初,广东艺术家突破传统绘画的文人趣味,岭南画派的开创者们不仅仅是画家,更是革命家。师从赵少昂、关山月等岭南画派代表人物,画家司徒乃钟表示,爱国是岭南画派的精神之一。“岭南画派的祖师爷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都是同盟会的会员,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想要给高剑父一个官职,但被他拒绝,转头就投身于岭南画派的推广。”/大公报记者 颜 琨

  在20世纪,广州与香港皆是港口城市,不少艺术家留学日本,接受新思想的洗礼,参加革命运动,今次展览聚焦既是革命者又是画家的代表人物。M+水墨艺术副策展人杨浚承提到岭南画派代表人物之一高剑父,他亦是同盟会的成员之一,为革命而奔走。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他拒绝官职,而是专心发展岭南画派。今次展览展出了高剑父的作品《雨中飞行》《深山闻夜猿》等作品,展现岭南画派的独特风格。

  被问及展览作品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创作故事,杨浚承表示,“高剑父前往日本留学,还曾在30年代前往印度与诗人泰戈尔见面。这一次展览中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作品,是由泰戈尔的学生为高剑父绘制一幅自画像。这幅作品用了西方的墨和中国的墨进行融合,去体现当时‘亚洲一体化’的思想。”

  逾200人参与《如此江山》重绘

  为呼应“广东摩登”,M+筹备了由艺术家戴光郁构思的参与式行为与装置作品《如此江山》,逾200位艺术家与艺术系学生重绘傅抱石和关山月创作的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画家司徒乃钟是今次参与《如此江山》重绘的众多艺术家中最为特别的一位。直到今天,司徒乃钟仍记得老师关山月到访多伦多时,特意抽出一天时间去看他的画展。跟着关山月学画多年,今次能参与重绘老师的作品很是难得。岭南画派对于司徒乃钟而言是很深的牵绊。“很多人是从书本上了解岭南画派,而我是身在其中,从小跟着这些大师,他们在我心里一直是立体的感觉。”

  为了将岭南画派发扬光大,在教育学生方面,赵少昂等艺术家愿意为贫困的学生免去学费。“我的老师们都是很君子的非常好的人,是标准的艺术家,我感觉我很幸运,在与他们学习的过程中,我学的是他们的精神。”

  绘画是司徒乃钟最钟爱的事,从小到大从未停过,他的创作风格也非常多变。如今,司徒乃钟仍保持着画画的习惯。在位于广州的工作室内,他完成了不少大尺寸作品。“我从15年前就有意识的去画大画,现在大画在香港很少见。我画大画并不是为了利益,而是想要留给香港。如果未来有人提出香港地方很小画家的作品都是很小幅的,希望会有人可以替我提出反对。”

  展讯

  “广东摩登:艺术与视觉文化,1900至1970年代”

  日期 即日起至10月5日

  地点 M+地下大堂

  费用 即日起至7月13日成人门票240元,特惠门票120元

  7月15日起M+推出全新单一票价入场门票,成人门票190元,特惠门票100元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