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香港“黄永玉” 国际青年版画艺术家扶持计划/应金飞:冀更多人看到中国版画传承与发展

2025-07-09 05:02:0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应金飞版画作品《折叠的文明》系列1,水印版画,2025年。右上图:应金飞版画作品《文明互鉴.数与道》,水印版画,2024年。右下图:应金飞版画作品《文明互鉴.墨者与逍遥派》,水印版画,2024年。

  “香港‘黄永玉’国际青年版画艺术家扶持计划”评审会日前于中央美术学院举行。该计划专家委员会导师,浙江美术馆馆长、浙江版画院院长应金飞在评审会后接受《大公报》专访时表示,版画作品不应仅仅停留在视觉呈现上,更要成为思想的载体。他鼓励青年创作者以内心感受为根基,通过作品传递精神内核。他亦期待此次活动能让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艺术家得以充分交流、相互启迪,让更多人看到中国版画的传承与发展。/大公报记者 李 畅

  应金飞告诉记者,黄永玉拥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乐观豁达,面对苦难总能一笑置之;幽默有趣,言语间尽显诙谐智慧;开放包容,乐于接纳各种艺术理念,一生都在开拓和创新,在美术、文学、雕刻、建筑等领域都有不凡成就。“黄永玉的人生轨迹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启示。”应金飞表示:“正如黄永玉所言,‘人只要笑,就没有输’。这种积极乐观的精神会持续激励着当代年轻人。”

  推动中国版画走向国际舞台

  回想起自己与版画的缘分,应金飞感慨万千。从最初“误打误撞”考入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到如今与版画打交道近三十年,最令他欣喜的是,近些年亲眼见证中国版画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取得不少令人瞩目的成绩。他坦言:“从国际绘画的范畴来看,中国版画已然处于与国际平等对话的地位。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成果。”

  作为浙江美术馆馆长与浙江版画院院长,应金飞始终致力于推动版画创作和传播。“很多人印象中的版画就是黑白的,这主要是因为中小学教材里呈现的内容有限。但事实上,版画的世界远比我们想像的要丰富多彩。”在他看来,这种刻板印象正是需要他积极作为去打破的。浙江版画院于去年底正式启动。如今,又看到这么多的青年艺术家积极参与到“香港‘黄永玉’国际青年版画艺术家扶持计划”,他感到格外欣慰:“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公众更深入地了解版画艺术的多元性与独特魅力,从而推动版画艺术的广泛传播。”

  在应金飞看来,中国版画要在国际舞台上立足,必须承载东方思想,这是其最独特的文化基因。他解释说:“在版画创作中,观念、形式与语言层面的创新性固然重要,但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核(更)是关键。版画作品不应仅仅停留在视觉呈现上,更要成为思想的载体。”

  近十年来,应金飞不断地探索如何将带有东方基因的中国版画推向国际舞台。“我不想让这些作品像博物馆里的文物展那样,只是单纯地陈列展示。而是经过重新构思与转换,将它们打造成当代艺术作品。”他认为,这种将当代与传统巧妙结合的方式,既能保留东方文化的韵味,又符合当代国际艺术的审美趋势,有利于进行对外交流,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理解和欣赏。

  夯实艺术根基巧用现代工具

  评审会当天,面对170余幅作品,应金飞神情专注,反复翻阅。谈及评选标准,他表示:“我很注重艺术作品的差异性。虽然有些年轻人的作品未必很成熟,但只要在创作过程中能够深度关联内心的真实感受,勇于突破、积极尝试新的艺术表达,这种精神就值得鼓励。”应金飞认为,艺术创作最怕的就是同质化。而有思想的、有观念的作品才是重要的。他亦指出:“版画是需要‘翻译’的。每一次创作,都是创作者将客观对象的剖析,再巧妙地转换到艺术形式语言的过程。”

  谈及AI与艺术创作的关系,应金飞表示,如今AI发展迅猛,很多人借助AI生成前期所需素材,但他本人从不采用这种方式。“我只是把原本在纸上作画的过程,转移到了平板上。”在他看来,“这只是创作工具的改变,创作想法始终源于自身,从未改变。”

  “尽管AI会为艺术创作提供一些捷径,但它生成的东西永远无法真正满足创作的要求。”应金飞认为,青年艺术家身处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既要学会运用当代先进的工具,提升创作效率与表现力;又要坚守传统的方法,夯实艺术根基。只有将现代的工具与传统的方法巧妙结合,才能让艺术作品既具有时代感,又能保留版画艺术的纯粹与深度。

  图片:受访者提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