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原创舞台剧《青春印丰碑》香港首演

2025-07-11 05:01:5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嘉宾出席原创舞台剧《青春印丰碑》香港首演。

  为庆祝东江水供港60周年,弘扬粤港青年报效祖国的青春力量,由香港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主办的原创舞台剧《青春印丰碑》,昨日在香港理工大学演出,来自两个学校的师生及校友共同演出,展现60年前“东深供水工程”建设中,一众来自广东工学院学生参与兴建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大公报记者 刘 毅(文)麦润田(图)

  《青春印丰碑》获国家教育部“2024年度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是次在香港首演,以“一泓东江水”全息投影揭开序幕,主要讲述在上世纪60年代,为了缓解香港同胞饮水难题,200多名来自广东工学院(现广东工业大学)的师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毅然奔赴“东深供水工程”最前线参与建设,并顺利完成任务的感人故事。

  香港昨日暴雨,但现场几乎座无虚席,吸引约700名政商界领袖、社会贤达、两地师生、公众人士到场欣赏,共同感受“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的感人事迹。

  《青春印丰碑》作为今年“理大中华文化节”重点项目之一,彰显国家对香港民生福祉的深切关怀,更获列入广东省及香港特区政府东江水供港60周年纪念活动,并被教育部评为“2024年度高校原创文化精品”。

  出席昨日演出的主礼嘉宾包括: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公室副主任刘光源,特区政府发展局局长甯汉豪,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香港理工大学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广东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邱学青等。

  首次采用粤语对白

  林大辉在首演前致辞表示,上世纪60年代,香港遭遇百年一遇的干旱,缺水严重,国家启动了东江引流入港的工程──“东深供水工程”,这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体现国家对香港的关怀和支持,是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东江水与港人生活息息相关,这部《青春印丰碑》让人们看到了这背后的多少无名英雄默默付出的故事,特别是广东工学院(现广东工业大学)学生的贡献。

  甯汉豪形容《青春印丰碑》是纪念东江水供港纪念活动之一,一众师生将历史事件搬到话剧舞台,唤起观众心中的“饮水思源”,彰显粤港两地的血脉相连。

  邱学青在致辞时表示:“《青春印丰碑》再现了上世纪60年代广东工学院师生建设东深供水工程的历程,是展现峥嵘岁月、联通粤港情谊的力作,让‘东深精神’薪火相传,共同熔铸成粤港澳大湾区生生不息的爱国精神、家国情怀,激扬粤港青年报效祖国的青春力量。”

  《青春印丰碑》以东深建设者为原型,弘扬“时代楷模”精神为主题,整部舞台剧分为《青春宣言》《青春交响》《青春考卷》及《青春逐梦》四个篇章叙事,首次采用粤语对白,从“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兼广东工学院昔日校友的视角,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穿梭,呈现年轻学子投身祖国建设的豪情壮志。

  同场举办纪念展

  《青春宣言》和《青春交响》通过学生的演绎,以群舞和人物对话的形式,演绎当年的青年学生,如何搭乘列车,怀揣梦想,希望能将东江水引入香港的过程,积极投身建设。为了增强戏剧表现,更加入了当年历史照片和影像,以及用投影表现“要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的磅礴气势。

  全剧的第三篇章《青春考卷》重现了1964年抗击风暴和洪水的工程保卫战中,东深建设者如何冒着生命危险,甚至献出生命,完成了关闸洩洪和保障工程安全的任务,一众学生以肢体动作,表达在建设过程中,突遇大洪水的磨砺和牺牲,感动台下观众。

  来自香港理工大学合唱团的近20名教职员、学生及校友联同广东工业大学的大学生,共同演绎主题曲《山河》,将现场气氛推至高潮,获得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为配合演出,场外举办“粤港同心水脉相连──东深供水工程对港供水60周年纪念展”,通过展出多张历史照片,回顾及阐述工程的缘起、建设历程、时代价值和最新发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