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博物馆系列:《来自文物的声音》音乐会”将在7月16日于沙田大会堂演奏厅演出。右上图:甘圣希(左起)、纪文凤、朱启扬接受大公报记者采访。\大公报记者徐小惠摄;右下图:《来自文物的声音》音乐会将发掘不同时空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以至情感。
作为中华文化节2025节目之一,由香港天籁敦煌乐团呈现的“博物馆系列:《来自文物的声音》音乐会”将在7月16日于沙田大会堂演奏厅演出。上半年完成了首度赴欧演出的香港天籁敦煌乐团,其乐团创办人、理事会主席及荣誉团长纪文凤,艺术总监暨驻团作曲甘圣希,副艺术总监、技术总监暨驻团作曲朱启扬,日前在石硖尾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接受大公报记者专访,这次他们将再度出发,以年轻的声音和行者的姿态,将古韵新诠、古谱入音,以音乐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与情感。\大公报记者 管乐 徐小惠
上半年首度赴欧演出交流,对天籁敦煌乐团而言意义非凡。从2017年乐团创始人纪文凤与陈韵妍和茹健朗等乐师在芬兰中乐音乐会上相遇,到2018年乐团成立至今,作为一支年轻乐团,香港天籁敦煌乐团迅速成长:去莫高窟九层楼前演出,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揭幕,再到2022年跨界融合作品《相遇在敦煌,永续在故宫》入选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项目,7年过去,乐团终又来到欧洲,来到缘起的地方,持着他们弘扬中国传统敦煌文化和艺术的初心,带着他们创作的敦煌音乐成果,在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和传承敦煌古乐的路途中踏上新里程。
跨代文物编成起伏乐章
他们在伦敦和巴黎两大文化艺术重镇演出多场音乐会,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及伦敦大学学院表演并举行交流活动。纪文凤提到,目前乐团的发展方向包括:一是学术方向,即要继续以敦煌音乐为主体,持续发掘文化底蕴,启发大众对敦煌音乐更多的兴趣,“这是我们的初心,希望能够在敦煌文化方面做得更加严肃一些,要有考究要有调查,尊重文化、历史、文物”;第二是与博物馆艺术相结合的“博物馆系列:来自文物的声音”,纪文凤提到,乐团规模较小人数较少的特点,反而令他们能够更加适应香港的场地限制,可以进到博物馆里面演出,纪文凤亦希望未来更多博物馆能将他们的“镇山之宝”拿出来合作,以音乐的形式传播中国文化;第三则是让年轻人玩的GDEE(Gaudeamus Dunhuang Ensemble Electronic),吸引更多摩登文青加入。
“博物馆系列”此前已经在杭州、上海等地演出,其中在上海的演出令乐团感到压力尤其巨大,最终演出在内地社交平台上收获众多好评,出乎大家意料,也给了他们很大的信心。即将在7月16日举行的音乐会,继续透过一系列扣紧文物特质的音乐,将壁画变得立体,将建筑变得庄严,将图案变得灵动,用原创音乐去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发现敦煌壁画、故宫建筑、三星堆文物等不同时空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以至情感,令观众感受优秀中华文化艺术的魅力。
配以动画形式展示文物
他们希望通过音乐来发掘文物背后的声音与意义,而非只是拿到一件文物做出一首曲子。今次音乐会,乐团将首演朱启扬创作的新曲,诠释文物背后的故事。其中包括香港历史博物馆的屏山邓族祝寿贺幛、香港艺术馆的《齐风六篇》以及香港文化博物馆的李小龙黄色战衣,三件珍贵的香港文物,展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合的新尝试。
“这三件文物去年也入选了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节目。”朱启扬谈到,他希望更多的关注在如何创作上,“敦煌作为东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希望能以此介绍中国故事,中国文化,中国乐器。”音乐会期间,观众将欣赏到这些文物的影像,并以生动的动画形式展示,提升视觉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