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香港“黄永玉”国际青年版画艺术家扶持计划/武将:版画要传递中华文化内涵

2025-07-15 05:01:5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武将工作照。

  “香港‘黄永玉’国际青年版画艺术家扶持计划”评审工作会日前在中央美术学院举行,该项目专委会导师、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武将接受《大公报》专访表示,作为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中国版画始终以独特的叙事语言承载着中华文化、民族精神。随着国力增长,中国文化日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青年艺术家应该深扎传统文脉,从自身创作视角、技巧角度构建书画语言,记录时代变迁、彰显中华文化内涵与文化自信。\大公报记者王珏 北京报道

  “此次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以黄永玉命名,非常有价值和意义。”武将说,在黄永玉先生从艺早期,得到过沈从文、冯雪峰等前辈的帮助,而成名后他也从不吝啬对年轻人的提携和指点。此外,黄永玉先生精深的艺术造诣以及旷达的处世态度,符合世人对艺术家、文人的所有想像与期待,以其名字命名,有助于传承先生精神并激励年轻艺术家。

  评选看重版画展现与文化的关系

  他表示,当前,随着经济发展、国力的强大,文化艺术也越来越繁荣并受到社会重视。学艺术的青年越来越多,但他们在从艺道路上也面临不少困惑与挑战,比如创作压力、生存困境、市场竞争及外界认可等,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香港‘黄永玉’国际青年版画艺术家扶持计划”顺应了这个需求。

  在武将看来,身处当今信息化主导的时代,青年艺术家缺乏引领性的价值取向是其创作大敌。面对庞杂的信息洪流和科技发展,年轻一代接收的信息量大,思维活跃,但也容易陷入价值取向偏离的迷茫。艺术是文化的表象,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和琢磨的过程,创作方向长期飘忽不定,找不到价值观引领,这对创作欲望和热情都是一种损耗。对此他认为,中华文化积澱深厚,青年艺术家需要深扎文化根脉,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这样创作才不会沦为无源之水。而如何看待文化,如何用版画叙事语言展现与文化的关系,也是他对今次评选青年艺术家版画作品时最看重的核心素养。

  出身艺术世家 受黄永玉作品启蒙

  武将1973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出身于艺术世家,传统文化的薰陶贯穿于他的家庭和人生。祖父武国勋,上世纪30年代就学于京华美专,师从蒋兆和、邱石冥、陶一清、周怀民诸先生,毕生致力于甲骨文、金文的研究,在绘画、书法、镌刻等方面都有独特理解和不俗成就,晚年多作水墨画,画风古朴、雄浑,传统文化在祖父身上自然存在着,按现在的话说,就是充满文化自信。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也是画家,最初的绘画经验来自父母的教诲。“父亲偏向于自学成才,他没有受过美院这样专业机构的训练,但他平时会积攒很多图像类的资料,把报纸、刊物上的美术作品剪下来,然后收集在一起装订成册,另外父亲积攒了大量的小人书,这些都成为我早期美术启蒙的珍贵资料。”武将特别提到,就是在这些资料里,他第一次看到黄永玉先生的版画作品《春潮》,画中少年手中抛出去的鱼叉,后面挟带着充满弹性的鱼线,细若发丝,密而不乱,体现了他深厚的艺术功力。走上创作之路后,他又接触了黄永玉的很多作品,黄老一生涉猎的艺术领域非常广泛,在中国画、版画、油画,还有雕塑、陶瓷、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都成就不凡,作品多以传统文化为题材,体现了他对自然、社会和人性的思考,并从中蕴含乐观旷达的个人品格,“在那个艰苦动荡的年代,黄先生的作品保持了童真,他把苦难转化成快乐、转化为希望,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多元化国际化传播中华文化

  武将于1993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后获学士学位;2007年又在母校版画系插图专业获得硕士学位,并以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第五工作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插图装帧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他的作品饱含传统文化意蕴,比如其木刻版画《民国人物》系列(2012年)刻画了张爱玲、林徽因、陆小曼等民国人物,“我喜欢沉浸进去,以今人的视角想像那个时代的人物的所思所想、他们的生活、劳作等。”在主导中央美院版画系第五工作室的教学工作时,他强调以书籍为载体探索插图、装帧与版画的融合,并提出“插图应服务于知识内核”的教学理念,受到业界的普遍认可。

  “香港是国际金融、贸易中心,也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之地。”武将希望,两地艺术界在增加交流同时,香港能运用制度优势,以更多元化、国际化,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听得懂、看得明的方式,进一步把中华文化带到世界。 图片:受访者提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