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众嘉宾出席第35届香港书展开幕酒会。
第35届香港书展昨日开锣,连同第7届运动消閒博览以及第4届零食世界,将一连七日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今年香港书展以“饮食文化.未来生活”为主题。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马时亨在昨日举行的开幕酒会上致辞时表示,香港书展历时35年发展,是助力香港打造成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一大盛事。首日书展现场已现排队人龙,有市民排了40分钟才入到会场,认为今年书展气氛好。有书商表示,首日客流较去年多,期望今年生意额有一成增长。\大公报记者 刘毅、颜琨、郭悦盈、伍轩沛
昨天上午10点,书展正式开锣,数百名书迷化身百米飞人冲入会场,争先抢购心头好。每年都抢占头位的杜先生表示,凌晨已到场等候,预算1000元购书,希望第一时间购得喜欢的作家亲笔签名的书籍。时至下午,会展外几个出入口仍见人龙,需要工作人员及警员协助分流入场。
书商对销情感乐观
开幕酒会于下午举行。政务司司长卓永兴出席开幕酒会时形容自己作为一名书迷,书籍如师如友,陪伴成长,增进知识,陶冶性情,启发思想。虽然现今已是数码年代,他依然喜爱实体书。卓永兴表示,香港书展自1990年起举办,今年已踏入第35年。悠长历史加上丰富的内容,香港书展早已成为香港市民的年度盛事。
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马时亨表示,香港书展凭借业界及市民的支持,现时已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文化盛事,肩负推广阅读及促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使命。他提到香港书展、运动消閒博览及零食世界,三个展览同期举行,吸引超过770家参展商,是汇聚阅读、运动、消閒与美食元素的平台,是老少皆宜的夏日盛事。
书展首日,不少参展书商摊位都集结了大批读者,不少本地人文类书籍销量直升,读者更关注跟自己生活有关的书籍,以及名人著作。比如在天地图书摊位,摆放了大量蔡澜著作,吸引了不少蔡澜的书迷选购,购买蔡澜生前出版最后一本著作《活过》的读者周先生告诉记者,他很欣赏蔡澜的人生态度,觉得他洒脱,想买他的书以作纪念。
中华书局行政人事部市场拓展部总监文丽玲接受大公报记者访问时表示,去年书展有近百万人入场,对今年的销情感乐观。文丽玲曾到中国台湾、马来西亚及法国等地参加书展,她认为各地皆有各地特色,但香港的书展最能吸引不同国籍、文化的人,“首日我们已看到不少海外及内地的游客来看书,但其他地方的书展一般都是本地人参与的活动,这是香港作为国际中心的优势。”
带动香港阅读风气
书展上,一连串文化活动和讲座陆续举行,不少名作家和嘉宾,也都发表了自己对于香港书展的体会。
在昨晚的《不说不可能──从广州街童到机场主席》讲座中,作为贸发局前主席兼总裁的苏泽光与嘉宾们分享了多段职场中的动人故事。在香港书展35周年之际,作为城中一大文化盛事,苏泽光表示,“香港书展是一个奇迹。我期待香港书展能再做100年,很多人都认为香港没有文化,后生仔不看书。但在香港书展,很多人都会来买书、看书,香港书展不仅是卖书,更带动了全香港的阅读风气。”
香港贸易发展局副总裁张淑芬还在讲座上忆述书展的由来:“七八月刚好是暑假,欧洲放假,商人们也不会来香港。所以当时的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苏泽光就说,这两个月不如做点和消费有关的展。放暑假很适合给学生们看书、买书、吃东西。”
昨日举行的第五届“香港出版双年奖”颁奖礼,“出版大奖”得主Pen So谈及香港书展时提出建议:“外国很多书展,例如波隆那儿童书展,都有‘Profile Reviews’,即编辑与新作者面谈,直接寻找出版机会。香港书展可以参考此做法,促进本地与海外出版社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