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七日谈(海外篇)/火灾救书\吴 捷

2025-07-19 05:01:4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学生和家长在书店阅读书籍。\新华社

  假设─只是假设而已─假设你流年不利,命犯太岁,房屋失火,烈焰冲天。确认人、宠物无恙后,你再次冲入火场。还有什么,能让你心心念念、奋不顾身去抢救?

  首饰细软?出生证明?藏在床垫下的私房钱?别傻了。首饰可以再买,证件可以补办,钱可以再赚再藏,千金散尽还复来,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犯不着搭上一条命去救出来。

  所以,救什么?最近翻完Pamela Paul写的《My Life with Bob》,以读书经历连缀人生片段的自传,构思挺别致。作者说自己会冲入火场救“鲍勃”。鲍勃是她对中学时代开始写的读书笔记本Book of Books (Bob)的爱称。Anna Quindlen一九九七年出版过一本小书《How Reading Changed My Life》,末尾附一长串书单,浏览过去,忽见“我会从火灾中救出的十本书”。定睛一看,十本都是欧美文学名著,如《傲慢与偏见》、《莎士比亚戏剧集》等等。此类老牌经典,既非稀世秘籍,也非初版珍本,不但不断再版,在多数图书馆、书店也都能找到,近年还有了免费电子版,有什么稀罕?说白了,就是作者偏爱的十本书,犯不着冲进火屋里抢救。

  其实,“火灾必救书目”本身,就颇可玩味。因为时代和地域不同,书的形态五花八门,书的普及程度和价格也各异,所以救书之必要性也就大相径庭了。

  两河流域,人类古老文明的摇篮,书写媒介是黏土所製的泥板,一部“书”就是若干块泥板。公元前一千多年,这里流传着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公元前七世纪新亚述王在尼尼微的图书馆遗址,出土了迄今保存最完整的手抄本,以楔形文字写在十二块泥板上,每板的长、宽、厚略多于成年人的一只手,重约零点九千克。简单推算可知,这一抄本总重量约为十千克。能从烈火中扛起十部这种“书”(几大袋泥板)飞奔而出的人,必是大力水手一样的肌肉猛士。

  命哉运也,两河流域早期文明的许多泥板,偏偏正因为被火烧过(失火或兵燹)才幸存至今。据历史学家Amanda Podany的研究,公元前六一二年,反抗亚述的联军攻陷尼尼微,大火烧毁了图书馆中的纸莎草和蜡板文献,却将成千上万块泥板烧硬了,使之幸免于难,于两千多年后重见天日,为亚述研究提供了极珍贵的资料。当时,若有人不顾叛军的刀剑和大火去救泥板书,出生入死,其情可感,也许反而使那些泥板无法流传后世呢。

  竹简也有相当重量和体积。孔子周游列国,大概携带了《诗》、《书》、《春秋》,需要几辆大车装载,所谓“汗牛充栋”。秦末“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竹简笨重且易燃,救出来既费事又危险。西汉路温舒,少年时买不起竹简,就将经典抄写在晒干的蒲草叶上。明代大儒宋濂家贫,无力购书,只得借来手抄。“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抄完后立即奉还,生怕误了期限就再难借书。这种费力费时手抄的书,遇火值得抢救。

  印刷术普及前,欧洲书籍极少。四世纪之后,文献多是抄在处理过的动物皮上,十分昂贵,只有贵族和富商才拥有几本,遇火灾肯定无需犹豫,全部要抢救出来。直到十九世纪初,一本新书还等于一个法国雇农三分之一的月薪,平民谁买得起?十九世纪中叶后,普通民众读写能力大增,同时出版印刷的成本也降低了很多。一些出版社趁机推出平价经典普及本系列,例如美国内战后印在廉价纸上的The Leisure Hour Library,德国约在同时销售的Universal Library,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的《岩波文库》和中国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丛书集成》。直到这时─十九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初,也就是最早的文字和书写出现约五千年后,普通人才终于买得起书了,“火灾时应抢救哪些书”才成为多数人会考虑的问题。

  真正的经典从来不缺读者,会一直在人类社会出版、传诵、评论,也永远不会被水、火、战争、暴虐和无知摧毁或掩埋。我曾在华盛顿州某小镇的旧书店,花两美元买到“清仓处理”的一套《石头记》,竟是一九三二年三月商务印书馆“国难后第一版”。“国难”指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事变”,日本飞机轰炸闸北,商务印书馆“总务处、印刷所、编译所、书栈房均被炸毁,附设之涵芬楼、东方图书馆、尚公小学亦遭殃及,尽付焚如,三十五载之经营毁于一旦。”但商务《石头记》跋文继续写道:“迭蒙各界慰问,督望速图恢复……因将需用较切各书先行复印,其他各书亦将次第出版。”山河破碎,这套《石头记》历经艰难时世,依然眉清目秀,泛黄的书页透出悲伤的倔强。

  当年秦始皇焚书,仍有读书人敢犯车裂之刑,在墙壁夹层间偷偷藏起几部,以俟河清。二○○三年伊拉克战争,英军围困巴士拉,图书馆员Alia Baker请求政府转移图书馆书籍却被拒,遂在同事、市民暗中协助下,每天下班时把馆中书籍偷偷带出,送至较安全地区。图书馆毁于战火前,他们转移出三万馀册书籍,后来都送回重建的图书馆里。Baker的事迹,记载于Mark Stamaty创作的绘本《Alia's Mission》。

  所以,一旦火灾发生,要救哪几本书?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同。但是,放心,书不会灭绝或被消灭,因为总有人在费力费心抄写、翻译、编辑、印刷,总有人敢冒水火刀枪,挺身相救。因为每一代里,总有那样一群人,热爱知识,相信文明,着意传承,即便面对来自大自然和人间的暴力,即便一度伤心和灰心。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