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香港“黄永玉”国际青年版画艺术家扶持计划/寇疆晖:最好的作品永远在远处

2025-07-19 05:01:4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寇疆晖作品《对话-5》,2019年。

  首届“香港‘黄永玉’国际青年版画艺术家扶持计划”入围青年艺术家名单日前正式公布。该计划专家委员会导师、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寇疆晖接受《大公报》专访时表示,年轻人应该认真研读黄永玉先生的人生经历,在快速变化、追求即时成功的时代氛围中,沉下心来,选择一个领域深耕,在扎实的基础上逐步迈向新的台阶。\大公报记者 李 畅

  谈及黄永玉的一生,寇疆晖满是敬意:“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从不满足于既有成就,而是勇于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蜕变。”他表示,从黄先生的作品中便能深刻体会到这一点。黄先生后期的水墨画虽留有早期版画画风的影子,但并未局限于单一风格或大众认知层面,而是进入了创作的新境界。

  寇疆晖认为,黄永玉的艺术造诣与其坚韧不拔、勇于创新、幽默豁达的性格密不可分。即便到了晚年,黄先生的内心仍保持着天真与“老顽童”的状态。“这种对艺术的纯粹热爱能够滋养他的心灵,让他心无旁骛,充满气魄地去探索和突破。无论是在历史的浪潮中,还是在艺术创作的困境中,黄先生都能勇敢地‘破解’难题,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创作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版画是一门充满独特魅力的艺术。”在寇疆晖看来,版画有着对材料制作深度的体验过程,从版语言转化到最终画面形成,包含多个不同环节。这些环节对创作者的预设性、程序把握、逻辑形成以及各环节质量把控等方面都有着很强的训练要求。他认为,“长时间坚持版画创作的人,能够训练出创作者强大的自我逻辑,以及特别强的自我突破能力,在艺术上表现出果敢。”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寇疆晖一直跟学生强调:“最好的作品永远在远处。”他解释说:“作品只是最终呈现的结果,而且这个结果充满不确定性,会随着时间不断变化。”因此他更注重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他总是说,作品不完美是正常现象,在版画创作中存在着诸多偶然性,以版种套色为例,在创作过程中,可能套到最后一版时失败,导致前功尽弃,学生需要从头再来,这种经历是对内心的一种严峻考验。

  “这正是艺术创造的最大魅力所在。若一切按部就班,作品的价值与创造性就没有那么强。”寇疆晖认为,版画创作是对人意志培养和训练的绝佳方式,他一直告诉学生,无论当下对自己的作品多么满意,那都只是创作过程中的一个站点,而艺术的终点永远在遥远的未来向他们招手。只有怀揣着这种理想和信念,经历错误百出、反复“折磨”自己的过程,学生才能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坚持下去,持续进步,越做越好。

  艺术学习需要循序渐进

  艺术之路从无捷径。寇疆晖讲到,以版画创作为例,学生在亲手绘制草图、雕刻版画的过程中,手部动作的精准度、力度控制与眼睛所观察到的细节之间的协调配合,都在不断地磨合与提升。“这一过程并非单纯为了得到最终的作品结果,更重要的是通过长期的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对线条、色彩、构图等艺术元素有更敏锐的感知和判断。”

  在AI技术日益发展的当下,寇疆晖有些许担忧。他直言,倘若学生过度依赖AI,迅速获取创作结果,就会跳过关键的训练过程,这就如同建造高楼大厦,却省略了坚实的地基铺设,看似快速便捷,实则根基不稳。长期如此,学生的审美能力无法得到深度培养和提升,艺术素养的积累也会大打折扣。

  这些年,寇疆晖欣喜地见证了中国版画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强。“如今做版画的人群日益增多,受众范围不断扩大。”以天津美术学院周边为例,出现了许多版画工作室和培训班,普通老百姓能以较低成本接触和尝试版画制作,感受其中乐趣,还有许多小朋友早早参与到版画创作中来。

  天津从来都是中国版画艺术的重镇,无论是明清杨柳青木版年画,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塘沽、汉沽、大港版画,都彰显着天津在版画领域的深厚底蕴。寇疆晖作为津门地区艺术界的领军人物之一,他的作品融会传统与现代元素,深刻表达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对当代社会的关怀。

  寇疆晖讲起过去在欧洲留学的经历表示,国外学习石版画的经历对他影响深远。他当时带回许多新的材料和技法,为天津美院版画的发展带来契机。“西方的学习经历让我接触到了全新的材料、创作理念和创作逻辑,这些都对我现在的创作产生了重要作用。”

图片:受访者提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