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逸兴壮思 飞越深蓝 ─从山东舰航母访问香港忆起\方友德

2025-07-20 05:01:4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上图:中学生在锚泊于维多利亚港的山东舰飞行甲板上合影。\新华社;左下图:歼-15舰载机在辽宁舰上滑跃起飞。\新华社;左中图:7月4日,锚泊在香港的山东舰。\新华社;右下图:首航试验中的中国海军福建舰。\新华社

  一

  7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母舰山东舰,导弹驱逐舰延安舰、湛江舰及导弹护卫舰运城舰组成的航母编队,开始在香港震撼亮相,寰宇瞩目,海嶽欢腾。

  山东舰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的航母,长度有3个足球场相连(315米),宽度75米,甲板有两个足球场面积(1.5万平方米),排水量近7万吨。

  访港5天中,成千上万香港同胞从山顶、高楼、海滨以及登上艨艟巨舰甲板远观近察,亲切抚摸。站在码头边抬头仰望,这庞然大物像座移动的钢铁宫殿,船体比20余层的高楼大厦还要雄伟高耸。甲板上有超过36架歼-15战机整齐排列,待命出击。舰上有3600多个房间,住着指挥员、舰员、飞行员及通信、医务、维护、食堂、管理、海水淡化等后勤保障人员。其中有多位女性官兵。话务班10名女兵一天最多处理3000余次电话。她们与男兵一样要完成高强度训练,大都是百里挑一的高学历飒爽女杰。

  我看过一个航母视频,飞行员从甲板弹射起飞,战机像离弦的箭冲上蓝天。那一刻,我已经思潮澎湃,热泪盈眶。

  翻开中国近代战争史册,两次鸦片战争,甲申中法海战,甲午中日海战,中国均以失败告终,从而被迫与列强签订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失败都与没有强大的海军相关。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有辽阔的蓝色国土和海洋资源。当代世界,海军领属权的竞争,已成为国家实力、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志。

  二

  为了纪念中法马江海战,我曾含泪撰写一篇《马江怒海 昭忠之魂》的祭文,发表后收入拙著《青春作伴好还乡》书中。

  当我来到罗星塔下,凭栏临海,前朝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怒海鏖战,如在昨夕,浮上脑际。“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在这马江海底,还有多少舰炮沉沙,等待打捞磨洗﹔还有多少忠骸沉魂,等待祭奠凭吊!

  1884年7月12日,法国政府进军台北未果,向清朝政府发出“通牒”:必须在7天内“撤军”、“赔款”,否则将占领福州马江港口作为“担保品”。接着便派出军舰,以“游历”参观之名,陆续开进马江港内。清廷为了议和,不仅要求海关“隆重接待”,而且下令福建水师各舰:“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对峙月馀,福建水师处于法舰围困状态,情势十分危急。福建水师官兵纷纷请缨求战,以求自卫,得到回复仍是:“无旨不得先行开炮,必待敌船开火,始得还击。”无异要求福建水师坐以待毙。

  是时进入马尾港的法国军舰有10艘,火炮77门。中国军舰有11艘,但大部分为木头制造,没有装甲保护,火炮也只50余门。

  8月23日中午,法国军舰派员通知开战时间。福建海疆大臣张佩纶闻报大惊,命令精通法语的福建船政工程师魏瀚乘船前去法舰,告知中国尚未准备好,要求次日开战。而法军司令孤拔却下令向魏瀚来船开火。当天中午,中法马江海战爆发。

  马江海战历时近30分钟。福建水师9艘军舰被法军开炮击沉,两艘也因重创而自沉。据不完全统计,福建水师阵亡将士逾700人,从江里捞出400多具遗体。

  日暮时分,残阳如血。炮声已歇,硝烟未散。漫江都是断樯折桅,江面密密麻麻地漂浮着英雄的尸体和破碎的船板,浪花流不尽的是中华泪,民族血!

  滚滚“闽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中法海战开始,法舰密集炮火对准中国“扬武”号旗舰。“扬武”管带受伤乘艇离舰,驾驶官挺身而出,驾舰左闪右避,并指挥开尾炮精准击中法国旗舰司令台,毙敌6人,司令孤拔负伤。“扬武”号后遭法国鱼雷艇围攻沉没。

  振威号也遭三艘法舰围攻,弹痕纍纍已经倾斜,管带许寿山率全舰官兵开足马力冲撞敌舰,中途锅炉中弹爆炸,船沉瞬间,许寿山从容拉开引绳,轰然射出最后一炮。

  福星号管带陈英,在炮弹纷飞的甲板上指挥开炮。身边卫士对他说:已有军舰向上游撤退,我们是否也退?陈英怒目圆睁斥说:“男儿食禄,当以死报,今日之事,有进无退!”

  马江海战是一部沉重的战史,是役各舰管带(舰长)力战阵亡者有许寿山、陈英、林森林、叶琛4人。4位舰长都是马尾船政学堂培养出来的海军军官,同时皆为福州乡亲,个个临危不惧,沧海横流,尽显英雄本色,所有福州人民无不为之骄傲和崇敬。

  三

  2005年4月5日,清明节,我的一位金门籍远房堂叔,退役后来福州探亲访问。我陪同他们伉俪到马尾,在罗星塔下参观中法马江海战遗址,近代海军博物馆、马尾造船厂,最后一起来到供奉中法海战中罹难将士灵位的昭忠祠。

  昭忠祠坐落于马限山东麓,背后群峰蜿蜒,犹如旌旗起伏。几门当年的岸炮静立于江风之中,700多个幽灵的怨气令人锥心刺骨。祠堂中有当年管带、水兵、医生到伙夫、仆人、舵工的灵位,这是马江海战惨败最为令人痛心的人证与物证。他们或是武将文士,或是市井草民。战争爆发那一刹那,或许同仇敌忾,或许惊慌失措,或许慷慨迎敌,或许血溅江中。然而,半个小时之内,所有的人都被锁定同一个结局,猛烈的炮火炸断了他们人生的无数可能。从此,他们只能永远地定格在这里,日夜聆听马限山的松涛,仰望暮色中的罗星塔。

  我发现堂叔对这段铭刻着民族奇耻大辱的前尘往事十分痛心,对大陆把这些英灵供奉得如此尊崇十分赞赏。他仔细地观摩展厅里的沙盘、地图、照片、拓片,认真地读念着祠堂里的一副副对联。接着我们又一起来到马江海战烈士陵园,墓台上有圆顶雕花四柱石亭,亭中墓碑上两行大字:“光绪十年七月初三日 马江诸战士埋骨之处”。马限山下的大坟长49米,宽近11米,高1米左右。坟中的尸骨分左中右3排,上中下3层。长方形的坟墓是一个略带弧形的平面,状如军舰甲板。因为正值清明,台前石阶上放着许多群众祭奠的鲜花和花环。我与堂叔伉俪趋前三鞠躬后合影留念,表示两岸同心祭奠先烈的虔诚。堂叔这时无限感叹地说:“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海军就会受人欺凌!”

  四

  2012年,当我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横空出世,中国人不分男女老幼倍感自豪。

  昔日沧海横流,列强恃坚船利炮,裂我国土;今朝巨龙昂首,寰球惊看东方大国。辽宁舰初试锋芒,破解百年之沉寂,开启进军深蓝之序曲。

  曾记十馀年前,辽宁舰航母上,歼-15战机完成历史性起飞时刻,一个标志性手势动作(航母style)走红网络,风靡全国。这就是舰上指挥员以半蹲姿势,右手蜷缩伸出食指和中指,指向飞行甲板前端。这个动作是“允许起飞”的信号。这个简约而富有力感的手势引起全国成千上万青少年的模仿。一位外国记者疑惑不解。我向他解释说:如果你们到过马尾昭忠祠,了解我们这段被侮辱和被损害的惨痛历史,你就能够理解中国人为什么那么渴望拥有自己的航母了呀。

  一支强大的海军,关乎国运兴衰,深蓝之路,承载民族复兴梦想。山东舰继踵而起,铸造完美之肌体,展示自主之实力。而近日网上又传来佳讯,福建号航母即将入列出征,排水量近9万吨,从航母滑跃迈入电磁弹射时代,单日舰载机出动可达300架次。钢铁甲板的延伸,丈量着一个民族向海图强的足迹。当电磁弹射的蓝光划破海平面时,中国海军已驶向更辽远的深蓝。

  三舰成军,如定海神针,擎天砥柱,拱卫万里海防。铁甲犁波,劈开千重巨浪,银鹰啸日,刺穿九霄云裳。

  我曾请教名家,此舰非在福建船厂建造,何因大名叫“福建”号?承蒙分析,一为中法海战甲申之殇,就在福建马江,含有百年耻辱今朝洗雪之意;一为宝岛台湾,于今尚未回归,警慑岛中少数蠢蠢欲动数典忘祖的不肖之徒。诚哉斯言!伟哉中华!

  向深蓝进军,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乃几代志士呕心沥血,蹈海图强,始得圆梦今朝,铸就海上长城。赓续前辈荣光,民族精神相传,长风破浪直驱深蓝,人民海军英勇威武,守护国泰民安,捍卫天下和平。我欲因之逸兴遄飞,豪情万丈,呼朋唤友,金樽对月。老夫聊作少年游矣!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