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豫港携手打造“了不起的甲骨文”

2025-07-24 05:01:5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了不起的甲骨文”香港展现场,小朋友正在甲骨文百家姓墙中寻找自己的姓氏。

  7月22日20时,最后一批观众迈着恋恋不舍的步子离开,“了不起的甲骨文”香港展在香港中央图书馆圆满落下帷幕。

  短短12天,这场由河南和香港联袂打造的文化盛宴,累计吸引参观者逾2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突破3000人次。/彭彬、王岗飞(文) 张健、郑广伟(图)

  创新表达 唤醒沉睡文字

  “了不起的甲骨文”香港展由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河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指导,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香港会员总会、河南日报社、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文物局、安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河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孙兆敏说,举办这次展览,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自觉行动,也是主流媒体与有关部门单位携手探索,把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的生动实践。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楠担纲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他将展览设计为甲骨文文化展、艺术展、科技展3个部分,带领观众开启一场跨越3000多年的汉字时空之旅。“通过展陈设计,用亲民的方式传递严肃的学术,让凝固的历史开始流淌,沉睡的文字有了呼吸。”陈楠说。

  在“溯源.见证”文化展区域,经由甲骨文摹刻技艺还原的5件卜辞甲骨上,斑驳的纹路再现了商代占卜的历史记载。60余个河南日报“了不起的甲骨文”专题版面,将古老文字转化为一个个鲜活的文化故事。

  “活化.焕新”艺术展区则全景式呈现陈楠26年深耕古文字现代设计转译与文化传播的成果。甲骨文以平面设计、符号表情、视频动画等形式,与现代生活紧密联结。

  以文化人 点亮传承灯火

  河南日报社社长刘雅鸣在开幕当天谈道,期待香港同胞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朋友,通过甲骨文读懂中华文明的“童年密码”,在“见字如面”中增进文化认同、情感共鸣,共同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12天的展期中,正如刘雅鸣所期待的,有六成以上的观众是青少年儿童。他们成为这场文化盛宴中最富活力的参与者。

  看到“了不起的甲骨文”香港展的预告,香港市民肖娟第一时间带着儿子任辰瑞来到现场。肖娟有3个孩子,她时常带孩子逛博物馆、学习传统文化。她说:“文化是‘根’,文化是‘魂’,‘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览让孩子实地接触到古老的汉字,让他们更直观生动地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

  “百家姓与十二生肖”展区,总能看到观看展览的中小学生,在作品前一笔一画地临摹那些古老文字。“你看这个字,像不像一只张着嘴的老虎?原来我们现在写的字,3000多年前是这样的,太神奇了!”一名小观众指着“虎”字甲骨文说。

  7月19日,展览现场迎来香港小学生的甲骨文广播体操展演。孩子们身着甲骨文元素服装,用肢体演绎“卯”“走”“射”等甲骨文字,将古老文字的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展演后,他们与这套体操的主创人视频连线,进一步了解创作故事,不少孩子表示通过体操和展览更直观地感受到了汉字之美。据悉,该体操已在多地推广,未来还计划让更多香港学生学习,并将展览引入高校巡展,让甲骨文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持续生根发芽。

  各方赞誉 掀起甲骨风潮

  随着维多利亚港温润的海风,展览引发的甲骨风潮升腾在香江之畔。展览启幕当日,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罗淑佩在现场深度体验了1个多小时,后来还在社交平台推介“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览。

  展览期间,每天一开馆,观众纷至沓来。

  据观察,观众在馆内的观赏时间普遍较同类展览长,大多在1个小时左右,“回头率”也较高。不少观众或为观看XR沉浸式电影,或为深度领略甲骨文魅力,或为体验新颖的文创产品,第两次、三次来到现场。

  展览的举办吸引来众多公众人物。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香港会员总会会长马逢国连用3个“了不起”形容这次展览:“甲骨文了不起,河南了不起,这个展览也非常了不起!它让甲骨文从典籍里、从博物馆里走出来,从‘冷门绝学’走进大众生活,从‘天书’变成了‘国潮’。”

  观众留言簿上,写满了500多条观众的观展感言,见证着香港市民特别是香港年轻人,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和认同。

  寻溯传承 赓续中华文脉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了望、凤凰卫视、香港电台、中通社、大众新闻等逾200家媒体在重要版面、黄金时段、显著位置关注报道,《大公报》《文汇报》连续推出整版专题聚焦,社交平台热度持续攀升,百万网友互动打卡,相关话题在新媒体平台总曝光量突破2.1亿次……当承载着3000多年文明密码的甲骨文穿越时空,以创新姿态亮相香江,不仅激活了内地与香港的人文血脉,更以可触可感的文明印记,深化了文明认同,刷新了“行走河南.读懂河南”的品牌形象。

  正如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兼大公报社长、香港文汇报社长李大宏所说,“在今天这个万物皆媒的时代,河南日报社以联合多家单位共同举办‘了不起的甲骨文’香港展为重要抓手,开创性地构建了传统文化创新传播的新范式。”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王向杰认为,“了不起的甲骨文”香港展和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示了甲骨文的魅力,为探索发掘、活化利用、展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新模式。“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豫港交流合作,同时也将借助‘了不起的甲骨文’IP,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到河南实地探访。”

  闭幕当日,大雨如注却难挡文化热情。河南青年艺术家周玲玲与两位同学冒雨前来,在最后一刻与甲骨文相遇。“还好我们来了,可惜只有1小时”。临回去时,她们说,“但这一个小时穿越时空的对话,值得我们冒雨奔赴。”

  这场由豫港两地精心培育的“文化+科技”盛宴,不仅让甲骨文从学术殿堂走向大众生活,更以创新形式激活传统文化基因,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探索出新的路径。文化传承的盛宴永不落幕,文明交流的故事仍在继续……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