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第20届国际漫画家大会”昨日举行启动礼。
“第20届国际漫画家大会”(ICC)昨日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启动礼。本届ICC是香港第二次担任主办地区,汇聚11个国家及地区的漫画家,包括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以及法国、西班牙、意大利、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及印尼。他们将在今日举行“香港动漫电玩节”的“国际漫画展”中展现400件原创作品。顺应本届ICC主题“全球漫画新浪潮:与新世代的共鸣”,昨日亦举行“漫画新浪潮专题演讲”,来自各地的漫画家针对如何在漫画创作中运用AI及找到年轻受众喜爱的方式等话题进行了交流探讨。\大公报记者 李兆桐(文、图)
由香港动漫画联会主办,并获文创产业发展处(文创处)为主要赞助的“第20届国际漫画家大会”昨日起至今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国际漫画家大会”首次于1996年在日本举行,创始成员来自包括中国内地、香港、台湾,以及日本、韩国。ICC旨在推动亚洲漫画文化发展,让不同地区的漫画家交流和讨论漫画发展相关的议题。自2013年第一次在香港举办,ICC昨日在香港会展中心开幕,主礼嘉宾包括文创处文创产业助理专员曹黎淑霞,以及ICC香港委员会代表黄玉郎、内地委员会代表徐涛等各地漫画界代表。
近20部新晋港漫作品亮相
在开幕礼上,香港漫画家、ICC香港委员会代表黄玉郎表示,“漫画不仅仅是画图,也是文化交流、跨界创作。AI发展似乎让传统纸本媒体式微,但是亦能帮助漫画发展。”他指出,在AI科技发展的当下,“漫画亦步入互动媒体等多个形式”。以往漫画作品想要开拓海外市场,“一页漫画翻译的成本就已经不少”,但是当今在AI的帮助下,无论是时间还是金钱成本都可以大幅降低。
“那漫画又要怎么创新,怎么贴近年轻人?其实很简单─手机。”黄玉郎称。在AI降低翻译成本的当下,香港漫画可以突破地域与语言的限制,“甚至有机会接触到40亿的读者。”他在昨天预告,今日开幕的“香港动漫电玩节”将展出新一代香港漫画家的16本作品。
黄玉郎冀未来靠AI推动港漫
在开幕式后,黄玉郎接受记者采访表示,和其他的纸媒一样,漫画的市场在科技发展的浪潮下,“肯定是比以前少了,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手机(这样方便的载体)可以提供很多资讯。不过像《老夫子》《龙虎门》依然在坚持出版。”他指出香港漫画如今面临的瓶颈是读者年龄老化,而新读者较少,“所以如今香港漫画也尝试制作适应手机画幅的漫画,比如条漫。此外也能利用AI科技配音、翻译、制作动态漫画等,成本又较低,可以让香港漫画有机会发展到东南亚、欧美市场。”因此,他认为“AI对香港漫画的发展是个相当大的机遇”。
香港动漫画联会副会长温绍伦向记者表示,“AI是所有漫画创作人都应该努力学习的新科技。以前15个人才能做的一本漫画周刊,现在在AI的帮助下可能只需要一半不到的人手就能制作。”他指出“漫画的本质就是讲故事”,而漫画的创作需要把这个故事发展到不同平台上:“(由漫画)推出相应的产品,可以做成短视频、视频、电影。我认为不能只制作一本纸本漫画,而是要思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