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香港中乐团第49乐季节目发布会现场嘉宾与演员合影。/大公报记者郭悦盈摄
香港中乐团近日公布第49乐季节目,主题定为“怡”。新乐季配合香港“盛事之都”定位,深化文化、体育与旅游融合。乐季将于2026年春季在启德体育园举办国际中乐盛事“笙生不息——国际笙簧节2026”,并展开多场巡演,前往敦煌、首尔及广州演出,以进一步促进中外艺术交流;亦将上演改编自香港作曲家朱芸编电影配乐的大型中乐作品《光影之悟空破地狱》,展现中乐创作的新面貌。\大公报记者 郭悦盈
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兼终身指挥阎惠昌表示:“乐季主题‘怡’,寓意香港中乐团透过音乐连结古今中外,带来抚慰人心的中国音乐。节目内容涵盖传统与创新,既有对经典大师的致敬、也有新一代作曲家的原创作品,充分展现中乐的可能。”
《丝语.琵琶》揭序幕
今次乐季由节目《丝语.琵琶》揭开序幕,融合四弦、五弦琵琶、萨摩琵琶与中东乌德琴,构筑丝绸之路的声音想像。此作获选为202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乐季另一焦点为香港中乐团将主办首届“笙生不息──国际笙簧节”,由阎惠昌构思策划,并以香港启德体育园为核心场地,预计于2026年春季举行。届时将召集来自内地、香港及海外的笙簧乐器演奏者共同演出。活动设有专业比赛、学术论坛及社区推广计划,涵盖学校、家庭及非专业团体,并将透过5G/5.5G技术进行网络直播。阎惠昌表示,“作为结合文化、体育与旅游的项目,笙簧节旨在促进国际音乐交流,亦为香港增添一张‘音乐外交’的新名片。”他亦透露,过去于天津举办的音乐会曾吸引超过300万观众在线收看,对于笙簧节的直播观看人数抱有高度期望。
新乐季亦推出多项原创与纪念节目,包括:香港中乐团与作曲家朱芸编合作的《光影之悟空破地狱》、与波兰大提琴四重奏合作的《偶遇》、由阎惠昌创作的《线狂》,以及《彭修文诞辰95周年音乐会》等致敬前辈系列。
9月赴敦煌演出
此外,“香江华采”“心乐集”“心乐集.青葱篇”等青年创作平台将继续推行,同时进行社区、校园巡演与入校计划,深化音乐教育与普及。第五届“国际中乐指挥大赛”将与无锡民族乐团合办,初赛与复赛于无锡举行,准决赛与决赛则回到香港举行。
香港中乐团近期与香港旅游业议会加强合作,推动音乐活动与旅游体验融合。旅游业议会总干事杨淑芬表示,《郑国江亲子作品展》音乐会深受大湾区观众欢迎,邀得多个旅行团支持。她指出,旅客除欣赏音乐会外,还能参与互动活动、获赠纪念品,提升参与感,期望未来能深化合作,推动香港文化旅游发展。
香港中乐团积极将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音乐教育与推广活动,如使用由中乐团自主研发的环保胡琴进行演奏。在节目发布会现场,香港中乐团多位首席演奏家进行示范,其中署理二胡首席徐慧与胡琴联合首席兼中胡首席毛清华使用环保胡琴,演奏二胡作品《天仙配》。
展望未来,香港中乐团将持续拓展与海内外的文化交流。
9月,乐团将赴敦煌演出;10月,乐团将参与韩国“香港周2025”等海外文化活动,年底则再度前往广州星海音乐厅举办新年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