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香港“黄永玉”国际青年版画艺术家扶持计划/“黄永玉”国际青年版画艺术家扶持计划 写实派作品记录“活历史”

2025-07-31 05:02:0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青年艺术家祁子怡作品《夜景─树林前的小屋》。\主办方供图

  【大公报讯】记者张宝峰、实习记者陈佩琪报道:在参与首届“香港‘黄永玉’国际青年版画艺术家扶持计划”年度展览的青年艺术家作品中,写实主义构成了一个重要的板块。这些作品以强烈的现实主义情怀,凝视生活中的细节,并进行艺术化的重现,带给人们具冲击力的审美体验。

  青年艺术家王子申这次以系列作品《树》受到瞩目。在这组作品中,创作始于树幹与树冠的交会处,逐渐向外扩散。使用分层蚀刻技术,放大镜下以钢针划破铜板上的沥青防腐层,经酸腐蚀后形成凹痕。通过控制腐蚀时间和划痕粗细,既把控了大色调,也保证了画面细节和层次的丰富性;制版过程较漫长,这种苦行式的创作方式未尝不是一种自我修炼。

  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院聘画家张凌瑞带来作品《蚁生之七》,其以单版分层压印技法呈现密集蚁群,近观可见形态、虚实、方向各异的蚂蚁个体,远观则蚁群聚合为抽象人形轮廓。借蚂蚁在文明缝隙中的生存韧性,隐喻人类社会结构的矛盾性,引导观者审视人类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唤醒对万物互联本质的敬畏之心。

  《智能渔港建设者》描绘了蜑家人渔港的变化与前世今生,它是青年艺术家桂江于2023年在广东阳江采风所创作。这件作品描绘了休渔季的渔港依然繁忙,工人在维修船只。摇曳的渔船,三两行人閒步,鹹腥的海风拂过,渔家文化迎面而来。这些老船长、老渔民是渔港开发历史的见证者,是南海历史文化的“活历史”。

  系列作品《古笺新制》极具美感,创作者钱晓文的灵感来自明代湖州闵齐伋版《西厢记》彩色套印插图,艺术家将自己生活中的感受经历与之连结,创作了这张以家乡无锡小娄巷的古典园林“佚园”为主题的作品,融合了碑刻拓印、明式屏风等多种元素,希望借古推今,创作出具有个人语言的水印木刻作品。

  谈及成为“香港‘黄永玉’国际青年版画艺术家扶持计划”的受扶持者,倪政鹏表示,“这不仅是对个人创作的肯定,更是对新一代版画人传承与创新的呼唤。用手中的刀与版,刻下我们对时代的观察、对生命的感悟。”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