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国美协理事、黑龙江(国际)版画博物馆(省版画院)副院长刘德才作品《暖风三月》。
8月4日至6日,由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画说龙江”黑龙江当代版画香港交流展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公众可免费参观,并有机会参与艺术工坊的版画制作体验活动。/大公报记者 焦红瑞、于海江、吴千哈尔滨报道
黑龙江以版画闻名,黑龙江版画是中国版画的一个重要流派,诞生于1958年十万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的历史浪潮中,以独特的艺术语言记录了这片黑土地的沧桑巨变。创作者们以刀为笔,将垦区广袤的自然风光、火热的生产场景与建设者的豪情融入木刻版画,形成了气势恢宏、色彩浓烈的鲜明风格。从开垦初期的荒原景象到丰收时节的麦浪翻滚,一幅幅作品成为时代精神的视觉载体。
历经60余年发展,黑龙江版画的创作题材从垦荒史诗延伸至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当代主题,技法上融合传统木刻与现代综合材料,形成“大刀阔斧”与“细腻精微”并存的审美特征。
30幅作品来港参展
此次赴港参展的黑龙江版画共计30幅,均为近些年创作作品,作者均为黑龙江省内知名版画代表。作品类型包括水印木刻、套色木刻、油印套色木刻、黑白木刻、凸版、凸版套色油印、铜版等,题材涵盖基建建设、城市空间、工业力量、扶贫开发、风土民情、农田劳作、群众生活、雪国风貌、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
其中,作品《晴雪》(于承佑)用水印木刻的版画创作手法表现大雪过后晴天早晨的静谧之景,表现黑龙江地域特色风情,抒发了作者对龙江大地风土人情的眷恋与热爱。
作品《黑土地上的新脱贫──玉米工坊》(沙永汇)以套色木刻的方式表现了黑龙江省大庆市杜蒙县一心乡前进村接受定点扶贫产业支持,创收脱贫的劳动场景。作品通过空间解构,将玉米种植、人工去叶、流水清洗、高温消毒、独立包装、物流运输这一系统的工农业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描绘,生动而又富于视觉震撼。
作品《暖风三月》(刘德才)用套色木刻写实的手法表现当下黑土地的田园风光的版画作品,以此讴歌北方质朴、浑厚、寂寥的自然之美,力求表现出北方三月,暖风袭来,树枝初绿的充满生机的北方风情。
作品《午夜》(王芸)以雪地作业场景为蓝本,刻画身着工装、戴防护用具的劳动者,配合大型除雪机械,展现出清雪工作现场协作中蕴含的力量,作品旨在致敬冬日里守护城市通行的一线工作者。
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石正军表示,希望此次展览通过香港庞大的、多元化的受众群体拓展黑龙江版画艺术的受众面和国际知名度;同时,也希望成为黑龙江省“文化走出去”带动“旅游引进来”的前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