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汇集逾30国家与地区华侨华人作品 “丹青中华”书画展致敬抗战精神

2025-08-09 05:01:5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陈方远作品《香港大营救》。右图:沈平作品《一寸山河一寸血》兼具中西绘画特色。

  适逢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由香港国际文化艺术交流联会主办的“丹青中华─全球华侨华人书画展”正在香港大会堂举行,展出来自逾30个国家与地区的书法、中国画、油画作品,以笔墨丹青致敬抗战精神。展览即日起至8月10日,免费入场。\大公报记者 李兆桐(文、图)

  “丹青中华──全球华侨华人书画展”于昨日举行开幕礼。香港国际文化艺术交流联会会长侯杏妹在开幕礼上表示:“80年前无数英雄儿女用热血与生命铸就了民族独立的丰碑,80年后的今日我们在跨越各界的文化共融中,重温这段不屈的历史。”她指出是次展览不仅以不同地域的创作视角突出抗战主题,更希望打造全球华侨华人艺术交流的平台。

  前立法会主席曾钰成表示:“我们中国的书法和绘画具有独特的感染力。”他称赞展览中的书法作品出色,“无论是形体还是布局,都能让(观者)联想十分丰富。”他希望展览能够让更多人了解抗战精神。

  记者发现,展览现场除了中国画作品外,还有许多风格各具特色的作品。其中侯杏妹笔下的《寻找和平》融合中国画与西方绘画风格,笔法既有传统水墨的韵味,构图又具有西方绘画中的特点。“这幅作品中的白鸽正是和平的象征。”侯杏妹介绍,这种中西结合的风格也蕴含自己对文化交流的希冀,希望可以通过是次展览让观众接触到西方的绘画风格之余,也让来自西方的观众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

  香港文联顾问﹑香港美协顾问沈平的作品《一寸山河一寸血》亦亮相展览现场。这幅作品的构图颇具中国画的味道,但绘画风格又具备西方油画色彩。沈平表示自己与许多香港画家从小就接触与抗战相关的电影、音乐作品,不屈的抗战精神从小就勉励着自己和身边的画家成长,“像陈方远一年前就开始画了一幅《香港大营救》”讲述东江纵队在香港开展的大营救,帮助了在香港避难的百名文化人士。“这些作品都是出于民族的感情创作的,我们要继续发扬(抗战精神)创作,不仅是画花草山水,也要(画)我们的民族气节。”

  原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苏士澍,江西省政协委员陈成炉,天津市台湾研究会会长、天津大学特聘教授胡成利,香港立法会议员管浩鸣,前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区永熙等亦出席开幕礼。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