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香港“黄永玉”国际青年版画艺术家扶持计划/苏新平:在创作中展现创造性和独特性

2025-08-09 05:01:5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影子与马,木刻板画,2024。

  “香港‘黄永玉’国际青年版画艺术家扶持计划”评审工作于日前完成,并公布入围青年艺术家名单。该计划专家委员会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苏新平在接受《大公报》专访时表示,黄永玉的独特风格和思想对青年艺术家来说是“精神领路人”。\

大公报记者 江鑫娴

  苏新平表示,自己在学生时代,就听闻黄永玉的技术技法运用娴熟,极为灵活。随着年龄增长和从教经历的丰富,他对黄永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黄永玉)虽未接受过科班训练,但他用版画方法刻出自己的性格──豁达大度、包容且学识修养深厚。”

  黄永玉作品具启示作用

  在他看来,黄永玉是跨领域的艺术家,作品想象力丰富,技术高超。“如《春潮》中跃出海面的鲨鱼,与海浪和漩涡构成惊心动魄的视觉张力,令人叹为观止。这源于黄永玉豁达的创作态度,没有艺术史包袱的束缚。另一个作品《阿诗玛》不仅体现高超的版画技艺,更展现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诠释。”

  谈及“香港‘黄永玉’国际青年版画艺术家扶持计划”的意义,苏新平表示,计划有助于以黄永玉的精神引导青年一代关注和参与艺术创作。“黄永玉的作品具有独特性,无论是线条运用还是色彩组合都合理合适,且完成度高,这源于他对世界的独特看法和认知。”苏新平认为,黄永玉的独特风格和思想对青年艺术家具有启示作用,是“精神领路人”,青年艺术家能从他的作品中领悟到艺术的本质。

  作为专委会导师,苏新平强调,面对青年艺术家,不能仅关注具体作品,更要注重精神引导。他希望青年艺术家能从黄永玉的艺术精神中汲取养分,在艺术创作中展现出创造性和独特性。

  突破工具限制自由创作

  对于版画艺术在数字化时代如何保持独特性的问题,苏新平指出,版画领域与技术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版画不断吸纳着最先进的技术。从农业社会的木刻画,到工业化后的铜版画、石版画,再到信息化时代的电脑数码媒体版画和丝网版画,版画始终走在技术应用的前沿。如今面对AI的崛起,版画家需要思考如何应用这些新技术。“AI不能替代艺术家的创造性,它只是一个工具,版画家要面对人类社会的新发展、新现象,探索适合自己的应用方法。”

  回顾当年接触版画艺术的契机和多年坚持创作的动力,苏新平表示,如果将自己定位为艺术家,可能会运用多种材料和形式进行创作,版画只是其中一种工具和手段。他一直在做版画,是因为从读书时就学习版画,对其非常熟悉,但不会将其当作唯一的目的和目标。

  苏新平认为,技术仅仅是技术语言的应用,在版画创作中,他涉及木版、石版、铜版、丝网等多个版种,不会局限于传统方法和前人路径。面对今天的社会和对世界的认知,他不断突破工具材料的限制,以更自由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艺术思想。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