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彩紮。
【大公报讯】漳州市2025年文旅推介暨闽南文化周活动昨日在香港举行,此次活动以闽南文化为纽带,通过文艺展演、招商推介、交流互动等系列安排,深化漳州与香港在文化旅游领域的协作。香港漳州同乡会、旅游业界、中医药界、市民代表等受邀出席活动。
闽南韵味浓厚 演出亮点纷呈
活动伊始,漳州文旅宣传片精彩亮相,山海风光与人文底蕴交相辉映的画面,生动展现了漳州“五大文旅带”的独特魅力。随后,现场推介了漳州五大特色旅游路线及12个文旅招商项目,为香港旅游业界呈现了两地合作的广阔空间。
活动现场闽南韵味浓厚,文艺演出亮点纷呈。漳浦剪纸艺术家运剪自如,精心创作红色剪纸作品,尽显传统技艺的灵动气韵;国家级非遗歌仔戏表演韵味悠长,展现了剧种的独特风采;布袋木偶戏以指尖技艺掌控舞台乾坤,彰显国家级非遗的奇幻魅力。活动压轴环节,全体演员合唱《爱拚才会赢》,传递出两地携手奋进的共同心声。此外,伴手礼及美食品鉴区里,东美香脯糕的蜜香、白水贡糖的酥脆与传统乌龙茶的醇厚相互交融,勾勒出独特的“漳州味道”。
为两地文旅合作注入新动力
此次香港站活动,以文化为桥梁联结起漳州与香港的深厚情谊,既让闽南文化在香江之畔绽放光彩,也为两地文旅合作注入新的动力。下一步,漳州将持续以“田园都市 文化名城”为依托,深化与香港的多领域交流协作,共同书写文旅发展新篇章。
多名表演者接受访问时表示,漳州发展迅速,与厦漳泉捆绑发展,漳州古城颇受欢迎。漳州在吃、玩、游等方面一应俱全,能提供完善的一站式服务,欢迎香港市民到漳州游玩。
漳浦剪纸传承人欧阳艳君表示,这是她第一次来香港,此次主要是为了展示漳浦剪纸作品。漳浦剪纸是世界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她带来了以土楼、青花瓷以及漳州乡村风景为题材的作品。她表示,一幅作品从创作到剪製完成至少需要10天左右,可见剪纸颇为费时。而她本人从8岁开始接触剪纸,12岁接受正统教育,至今已从事这一行业40余年,这也体现了非遗传承多从小开始的特点。
省级非遗彩紮传承人林养生,来自诏安县青元号彩绸庄,为该庄第四代传人,目前已传至第六代。他表示,其家族的这项技艺始于清末,当时曾曾祖父创办了诏安首家戏剧服装厂,并将技艺延续下来。所谓的“彩紮”,指的是戏剧用的帽子、庙会神明及踩街用的帽子,还有舞龙舞狮道具、灯笼等物品。这些作品已走访世界各地,曾到俄罗斯等国参加展会,旨在宣传漳州闽南的传统老手艺,让社会更为了解,并将其发扬光大。
漳州木版年画的第七代传承人颜朝俊介绍,早期木版年画多用于春节、普度以及台湾地区送神灵等民俗活动,其中春节期间使用最为广泛。一套传统的套色门神需耗时半年甚至一年。其题材十分广泛,除了传统门神,如今也有水仙花、漳州三宝、闽南人泡茶等新题材,还有以漳州地图为图案、汇集中国历代书法家福字的“百福漳州”。\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 黄子龙(文) 万霜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