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望车石”趣闻

2025-08-17 05:01:5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约1930年,卜公码头前空地可见三辆绿巴士,以及一部黑巴士。书中插图。

  “以前等巴士常常要等很久,车又少,大家就站在路边一动不动,一直盯着马路看,久而久之,就像一块‘望夫石’那样。”郑宝鸿回忆说。这种久等不来、望眼欲穿的情景,在战后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香港非常普遍,甚至成为报章漫画的题材,被戏称为“望车石”。

  “那时候九巴经常被投诉不准时,报纸干脆画出一群人在路边等车,等到像石头一样,表情哀怨又无奈,结果大家反而觉得有趣。”郑宝鸿笑说,这个说法不仅反映当时的交通状况,也折射出香港人生活节奏中“等待”的耐性。如今公共交通班次频密,市民已难以想像过去一班车要等上一小时以上的情况,这些由等车延伸出的词汇与画面,成了今日难以再现的旧香港风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