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东极岛》改编自二战期间,中国渔民营救英军战俘的历史事件。右图:《东极岛》优先场吸引大批观众入场观看。\大公报记者郭悦盈摄
电影《东极岛》将于8月28日正式在港上映,周日(17日)在影艺戏院举行优先场放映,现场入座率近八成。影片细腻再现中国渔民在炮火与巨浪中冒死营救英国战俘的历史事件,展现战火中的人性光辉。观众全程专注,既因片中黑色幽默的情节而哭笑不得,亦被演员真挚演绎而感动落泪。片尾播出一段短片,记录幸存者及家属回顾,让历史记忆得以延续。影片忠于史实,具备艺术与教育价值,引发观众对勇气、责任与人性的思考。\大公报记者 郭悦盈
优先场吸引了大批观众入场,观众全神贯注欣赏,即使有人短暂离席,也会迅速返回,不想错过任何一个片段。影片中,语言不通导致“鸡同鸭讲”、枪支打不响等带有黑色幽默的情节,以及渔民在炮火下冒死下海救人、战俘在巨浪中挣扎的画面,都让观众哭笑交织。
尤其是两位男主角阿赑与阿蕩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观众能感受到岛上居民虽长期秉持“忍”的生存哲学,但在危急时刻仍冒着生命危险救援英军战俘,让人感受到那份勇敢无畏及热血担当。
场景细致声效逼真
影片透过细致场景,呈现当年渔民冒死营救英军战俘的情景。海上营救、巨浪颠簸,以及渔民面对日军威胁仍奋不顾身的画面,紧张感十足。影片的声效设计也备受好评:海上风浪拍击船体的声音、日军炮火炸裂的瞬间,以及渔民奋力划船的动态音效,都让观众仿佛置身现场。
导演在场景、角色与动作的安排上极具讲究,画面拍出了丰富艺术感。观众蔡小姐表示,虽然影片取材自历史事件,但导演适度借题发挥,使故事更易理解、情感更有层次。作品在尊重历史原貌的同时,也保有生活气息与艺术韵味,仅透过画面已经让观众感受到角色的行动与情感。
电影片尾字幕落幕后,随即播出了一段短片,是记录幸存者及其家属的采访。真实渔民后代谈到,当年的营救事件差点被遗忘,而影片让更多人重新认识这段历史。
呈现无私救援行动
一位当年参与救援的老渔民表示:“这些都是命,那肯定是要救啊。”展现渔民的善良和对生命的尊重。幸存英军战俘的后代也表达敬意,其中丹尼斯.莫利的女儿维尼回忆父亲的经历,称中国渔民是“拯救他们脱离地狱的天使”,即便救援者已不在人世,她仍然希望向渔民的子女和后代表达谢意,强调中国渔民是真正的英雄,应该被永远铭记。
观众被影片深深感动,认为作品在还原历史的同时,也兼具娱乐与教育意义。新界妇孺福利会梁省德学校校长陈家伟表示,影片透过渔民在危险环境下的救援行动,引导观众思考人性、责任与勇气,使历史教育与观影体验相得益彰。
彭先生则认为这是一部值得亲自走进影院观看的作品,他指出,影片呈现了战争破坏中的另一面,即使在最残酷的时代,人性中善良的一面仍能闪耀。
观众林小姐剧终后泪盈满眶地说:“真的很感动,也很佩服演员们,演得很好。”她特别提到,许多潜水镜头都是演员亲自下水完成,“真的全程潜下去,很敬业。”影片忠于历史,也透过演员真实表演与场景安排,让观众切实感受到渔民冒着生命危险救人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