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音乐剧《神曲》有200余套手工刺绣服饰。
意大利文艺复兴先驱但丁.阿利吉耶里,以其毕生哲思铸就的巨著《神曲》如一座巍峨的丰碑,屹立于世界文学之巅,成为后世敬仰的瑰宝。值此中意建交55周年之际,由诗作改编的意大利殿堂级音乐剧《神曲》来到中国巡演,先后走过成都、北京、厦门、广州、深圳,并将于9月4日至7日登陆香港。
作为全球首部也是唯一一部基于但丁.阿利吉耶里同名诗作改编的歌剧音乐剧,《神曲》如何展示这个复杂的作品?如何突破传统歌剧范式,进行当代诠释?近日,大公报记者在深圳采访了《神曲》的主创团队,揭开这部音乐剧背后的创作故事与独特魅力。\大公报记者 李 薇
音乐剧《神曲》忠实于原著,通过“地狱”“炼狱”“天堂”三重境界的叙事框架,以颠覆性的艺术语言重构中世纪神学宇宙。自2007年首演以来,作品已在意大利各大知名剧院巡演,凭借卓越的艺术表现力斩获但丁协会金奖及两次佩尔塞福涅奖,被誉为“21世纪最伟大的舞台改编之一”。
突破传统 融合摇滚与流行音乐
导演安德烈亚.奥尔蒂斯(Andrea Ortis)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但丁的原著层次丰富,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若赋予其人性的价值,理解便会变得简单。“我们把但丁看作一个在旅途中遭遇自身局限与冲动的普通人,就能在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进而理解这部作品的意义。”
而为了顺应并遵循但丁笔下奇幻的想像,音乐剧也巧妙运用舞蹈、歌唱、3D动画投影等元素来呈现作品中的对话、场景、色彩和香气。安德烈亚介绍:“但丁用十一音节的诗句和诗歌展开并结束这一切,我门也是以此为基础进行舞台布景的,原著为我们提供了特效的灵感。”
此外在音乐维度,剧目突破传统歌剧范式,将摇滚的爆裂、流行的抒情与歌剧的恢弘融合。“音乐就像是一种黏合剂,它让整个作品如同一列火车、一艘船,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安德烈亚说。
身临其境 3D沉浸式舞美设计
舞台设计也是音乐剧《神曲》的一大亮点。与传统布景不同,其3D投影舞美设计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座流动的剧场。例如在呈现第十三章“自杀者树林(暴力之罚)”时,诗人彼埃尔讲述因政治迫害自杀的遭遇,机械装置模拟出扭曲树形,演员的双手化为干枯枝干痛苦摆动,投影强化了诗人痛苦的意象,让自杀者化为树林的经典篇章得以立体化呈现。
安德烈亚强调,技术服务叙事至关重要。但各种元素之间如果缺乏关联,就无法形成合力。“我们的场景随着音乐移动,完全配合但丁旅程中的段落。例如激光门的出现,是在维吉尔说出‘我们走吧’之后打开的,它需要和音乐节拍完美契合。”全剧利用3D沉浸式投影技术与机械装置创造出70余个动态场景。
此次来中国巡演,音乐剧《神曲》也进行了全面升级。“我们进行了多方面优化,希望让演出适应宏大剧院场景。从视觉角度看,作品规模更大,投影质量更高,图像更加身临其境、具有颠覆性。”安德烈亚透露,新版本由意大利足协主席格拉维纳担任制作人,搭配著名作曲家马尔科.弗利西纳的原创音乐。新加盟的演员阵容也更加强大,包括10位意大利著名歌手、14位舞者及杂技演员,更有200余套手工刺绣服饰。每一件服装都采用复杂的刺绣、手工珠饰和特殊面料制作,为角色塑造增添了层次感,将中世纪美学与神话意象推向极致。
香港站演出结束后,《神曲》还将前往苏州、上海和杭州巡演,为更多中国观众带来艺术盛宴。
演出讯息
但丁巨著.意大利音乐剧《神曲》
日期:9月4日至9月7日
地点:香港理工大学赛马会综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