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韩再芬(左)在《女驸马》后半场中饰演冯素珍。
【大公报讯】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雨竹报道: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二度梅”获得者、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日前携安庆专区黄梅戏剧团(安徽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前身)众多艺术家,来到香港理工大学演出经典黄梅戏剧目《罗帕记》《女驸马》,进一步促进安徽与香港的文化交流融合。韩再芬在接受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两场表演都由青年演员担纲主演,演《罗帕记》时她一直在台下观看,对年轻人的进步感到非常欣慰,香港观众的反响也很好。
本次演出为“国风国韵飘香江”系列活动之一,10日晚首次在香港亮相的《罗帕记》,与《天仙配》《女驸马》并称黄梅戏“三绝”。讲述尚书女陈赛金与夫君因一条罗帕产生误会分开,历经种种曲折,最终冰释前嫌、破镜重圆的故事。领衔主演是剧院新生代演员汪晨晨、马腾,该剧唱腔优美,剧情诙谐,众多90后、00后演员的表演基础扎实、清新脱俗。
11日晚,经典黄梅戏《女驸马》由韩再芬领衔主演,她扮相俏丽、嗓音圆润、表演细腻,颇具大家风范。更因剧中那句“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而深受广大观众喜爱。韩再芬在1958年原版《女驸马》传统基础上融合了话剧、影视等表演艺术手法,让经典剧目焕发新的风采。
韩再芬指出,黄梅戏近年来的传承氛围比早年改善许多。“戏曲艺术通常都是有了一代人,就忽略了培养下一代,但戏曲艺术的传承是延绵不断的。很多时候不是哪一代人能够完成的,所以不能等到我们老了,再去培养年轻人,这时就已经断层了。”
韩再芬:冀黄梅戏圈粉青年观众
去年12月,韩再芬也曾携院团来港演出,这次她发现,香港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内地剧目,香港民众接触到了更多的作品,在看戏时所表达的语言也愈发丰富起来。“说明文化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她相信,黄梅戏能从很大程度上引起香港观众的共鸣,因为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邵氏公司就拍摄过逾30部黄梅调电影。“所以香港人对黄梅戏并不陌生。”在2017年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韩再芬曾携院团来到香港艺术中心呈现《徽州女人》《女驸马》和《折子戏》,那段体验令她印象深刻。她希望增加来港演出的频率,带动年轻人产生共鸣。
现时黄梅戏的剧本多样,传统、现代、当代风格都有。如何能在弘扬传统文化的道路上把握好“创新”的尺度?韩再芬表示,各行各业都在当前时代大变革的情境下实践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守正创新。“那么如何把握这个度呢?就完全要靠我们艺术家的修为、对艺术的领悟、对艺术的坚守……这要靠一部又一部的作品来呈现,才可能找到一种尺度非常合适的艺术。”\图片: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北山彦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