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粤港澳大湾区文学高质量发展论坛现场。下图:香港文学舘位于湾仔区M7茂萝街7号的三楼。
9月22日至28日,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周系列活动在广州、江门举办。其中,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学高质量发展论坛上,来自全国知名作家、专家,以及长三角地区作协负责同志,全国名社、名刊、名编代表,港澳和内蒙古、新疆作家,广东青年作家等,围绕“新时代文学的新大众表达”进行探讨。
广东省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向欣致辞时表示,经过6年努力,“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周”已经成为粤港澳三地文学共建共享的平台、大湾区内外作家交流互鉴的盛会,未来将三向奔赴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共同体。香港作家联会永远名誉会长江扬强调,香港文学的新大众表达应该根植于其独特的双语境甚至多语境的生态,并以此转化为跨文化传播的桥梁,同时大胆地拥抱新科技,在融合与创新中开辟全新的表达疆域。\大公报记者 黄宝仪广州报道
向欣在发言时指出,粤港澳三地均建起了大型文学基础设施,广东文学馆、香港文学舘、澳门文学馆成为文学地标。以三座文学馆为代表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设施,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硬联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探索符合文学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活动方式,逐步建立符合时代要求和文学创作规律的制度体系。发挥三地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文产强的优势,推进工作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全方位创新,培育新兴文学业态,探索破圈跨界之道。此外,三地应以优秀中华文化、岭南文化为根基,弘扬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继续以文学方式筑牢“连心桥”,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凝聚人文湾区的精神动能。
粤港澳以文学筑牢“连心桥”
江扬认为,在数字时代与社会转型的双重背景下,香港文学如何找到自身的新大众表达,不仅是香港文艺工作者面临的课题,更是对整个中华文化创新发展的有益探索。她指出香港中英文并用,多元文化交汇,新时代的表达不再是简单的翻译或传译,而是深度利用数字媒介将这种语言和文化的杂糅性转化为创作优势,以一种新颖、国际化的语态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中的香港篇章。“新时代的香港文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江扬期待香港文学创作大胆地拥抱新科技,深入大众,在融合与创新中开辟全新的表达疆域。
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中葡文化交流专委会副主任姚风表示,今天的澳门可以作为大湾区文学扬帆出海的起航地,在中国文学的国际传播上继续发挥作用。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邱华栋在致辞中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应该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重要文学地理、文学地标之一。
本次文学周活动由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办,邀请著名作家、原文化部部长王蒙,中国作协副主席、江苏省作协主席毕飞宇,中国作协副主席、花城文学院联席院长麦家,广西作协主席、广西民族大学教授东西,上海市作协主席孙甘露等全国知名作家、专家参加。活动期间,将开展粤港澳大湾区文学高质量发展论坛、“文心相照.岭南与江南的对话”作家对谈直播、“文学名家之夜”著名作家讲座、起笔珠江“名社、名刊、名编”笔会、科幻舞台剧《中国轨道号.春》演出、“湾区之上的南方再造”诗歌之夜等17场活动,并发布15项广东重点文学项目。
部分图片:大公报记者黄宝仪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