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志愿军:浴血和平》上映 刻画英雄群像

2025-10-01 05:02:3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志愿军:浴血和平》剧组昨日在武汉路演现场。

  连续三年相约国庆档,《志愿军》系列迎来终章。9月30日,由中影集团领衔出品、陈凯歌执导的电影《志愿军:浴血和平》在内地上映,不同于前两部,第三部解锁抗美援朝战争“边打边谈”的全新战局,让观众看到更多维度的博弈与较量。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原秘书长饶曙光对《大公报》表示,这部影片实现从单一英雄到群体英雄的叙事跃升,使志愿军的精神谱系在多重人物、多种命运交织中更加立体,而影片工业级的制作水准,更是高度还原了历史。

  据专业机构预测,主旋律影片今年仍将是国庆档的票房保证,《志愿军:浴血和平》料贡献三成以上票房。\大公报记者 张 帅

  作为《志愿军》系列电影的收官之作,《志愿军:浴血和平》将镜头锁定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后至停战协定签署前这一关键历史节点,以双线叙事为核心,将血火弥漫的前线与针锋相对的谈判桌并置,形成战争与外交两种场域的同频交织,突显“以打促谈”的逻辑与和平的沉重代价。

  《志愿军》三部曲层层递进

  饶曙光认为,《志愿军》三部曲的推进逻辑并非单纯的时间递进,而是价值观与战略思维的层层延伸:第一部《志愿军:雄兵出击》回答了“为何而战”这一历史命题,第二部《志愿军:存亡之战》突显志愿军“以战止战”的牺牲精神,第三部《志愿军:浴血和平》则“以打促谈、以实力换主动”为核心逻辑,在双线叙事中完成战争与外交的同场呈现,揭示和平必须依靠实力与牺牲支撑的硬逻辑。

  “在延续前两部群像塑造与细节刻画的基础上,影片进一步拓展人物阵容,既有贯穿全系列的熟悉面孔,也有新角色加入,使多重战场与多重视角相互映照。”饶曙光指出,《志愿军:浴血和平》将军事行动与外交博弈置于同一叙事框架之中,揭示和平背后所依托的坚韧意志与牺牲精神,为三部曲的精神主线画下厚重而深刻的句点。

  制作升级更具沉浸感

  据悉,影片在摄影、美术、后期特效等环节全方位升级,战场烟火、兵器、地形、服装、指挥部与谈判场景均高度还原历史,通过在真实场景中组织大规模群演与后期特效相结合的方式,营造出强烈的沉浸感。

  “影片在影像质量上实现全面提升,以新主流大片的工业级制作水准构建出了极具冲击力的银幕世界,让观众直观感受到志愿军逆势而行、夺取主动的强大气场。”在饶曙光看来,这种工业化水准的影像呈现,使影片在战争片中展现出纪实力量的同时,也实现了文化记忆的深度延展。

  1950年深秋,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保家卫国。时隔70余载,第十二批30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相关遗物,日前由中国空军运-20专机接运回国。

  饶曙光称,《志愿军:浴血和平》最具感染力的片段就是烈士遗骸回国,飞机接回烈士骨灰、祖国以最高礼遇迎接,既展现“落叶归根、魂归故土”的民族情感,也将“烈士精神永存”的价值定格在观众心中,用温暖与希望收束全片的悲壮底色。

  内地影院的排片数据显示,《志愿军:浴血和平》首日排片占比在35%以上。专业机构预测,主旋律影片今年仍将是国庆档的票房保证,《志愿军:浴血和平》料贡献三成以上票房。

  影片何时在香港上映,目前暂未有确切消息。本地一间影视机构的负责人对大公报记者表示,《志愿军》前两部都已在香港上映,预计完成到港的检查分级流程后,第三部届时将与观众见面。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