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专家解读/“中国电影正在形成系统工业能力”

2025-10-01 05:02:3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志愿军:浴血和平》剧照。

  7761个特效镜头、内景用棚15座、外景搭建近100万平方米、1.1万平方米道具库、1500多人的集结……庞大的数字背后满载着《志愿军》系列的主创们对全景呈现抗美援朝战争这段历史的诚意。潇湘电影集团导演、编剧,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韩万峰指出,中国电影正在形成系统的工业能力,为类型多样化和工业大制作奠定了基础。

  韩万峰对《大公报》表示,因为爱国题材的情感共鸣、主创阵容的号召力,以及每年递进的叙事深化,《志愿军》系列电影得以连续三年与观众相约国庆档,并一直受到关注。影片既聚焦宏大叙事,也关注个体命运,使战争题材更具真实情感与共鸣,观众能在个体故事中感受到时代精神和民族意志。

  “主旋律题材完全可以兼具艺术价值与商业号召力,助推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韩万峰称。

  在韩万峰看来,《志愿军》系列以及近年的多部卖座的主旋律影片问世,表明中国电影正在形成系统的工业能力,为类型多样化和工业大制作奠定基础。这些电影在叙事结构、情感表达、工业制作与市场传播上,均给中国电影创作提供了文本研究的可覆製经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