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七日谈(香港篇)/中秋,抬头看看月亮\何志平

2025-10-04 05:02:1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香江花月迎国庆”中秋䌽灯会正在香港黄大仙祠举行。/中新社

  近来不闻丹桂飘香,日子反复无常,九月二十四日香港有纪录以来持续时间第二长的十号风球“桦加沙”退场时所带来的一丝秋凉,近日又被热浪袭褪。这个仲秋的午后,阳光洒满窗台,光影悠悠,令人恍然忘却尘世喧嚣,只愿沉醉于这一方静谧。

  想起今年立秋,来得似乎比往年更早一些,北方气温全面骤降,南方暴雨负隅顽抗。秋天的悄然来临,留下的不仅仅是收获与色彩的诗意馈赠,更是一场关于温度的身体博弈与集体记忆的甦醒。我也不知从何时起,对节气轮转及四季更迭总是充满期待。冬过去了是春,春种秋收后又是冬。月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就这么周而复始,一次不尽然一次,一次又一次地归复着一个新的圆。但在香港常常是,树叶尚未来得及泛黄,天忽然就高了,月又圆了,中秋节要来了!

  晚间与朋友叙旧,大家席间回忆起自己小时怎样过中秋,以及哪里的月饼更有家乡味道。香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工艺制作的月饼不仅好吃,且价格昂贵,是中秋送礼佳品。打工仔们节前忙着向老板商户送礼,表达礼仪维护关系,往往用月饼伴以茶叶、香烟或洋酒、利是。店家也广出奇招向市场出售月饼券,打工仔可每月向店家供款,待若干个月后中秋前夕便可前往店舖提取相应盒数月饼,为早年分期储蓄计划的雏形。并在六十年代盛行,甚至有些食物亦可分期付款,曰之“月饼经济学”。

  我们都喜欢蛋黄莲蓉月饼,以前只有单黄。那是一种融入灵魂的美味。当金黄油亮的饼皮在齿间碎裂,浓郁蛋香便裹挟着莲子清甜席卷味蕾。最令人惊艳的是那颗呈琥珀色完整嵌在莲蓉中间的咸蛋黄,切开时能看到橙红油润的蛋黄芯如旭日般流淌,鹹鲜与甘甜在口腔里奇妙碰撞。桌上一分为四的月饼,大家都争着抢带有蛋黄的那一块,渐渐便有了双黄、三黄及至四黄莲蓉月饼。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人们对月饼口味的需求一直在提升,五仁斋、腊肉、火腿等月饼层出不穷。

  此外,旧时月饼盒的故事其实比月饼本身还要有趣几分。那个年代物资匮乏,月饼盒总爱用铁盒子包装。月饼吃完后,家家户户都物尽其用。大人用来装针线、茶叶、糖果、书信或日常零钱硬币,小孩子也人人都拥有一个铁盒,来存放文具、照片、红包等随身小玩意或收藏小情书,都是孩子们的小秘密。我初初集邮,就是从一只嫦娥奔月图案生锈的铁盒子开始,以致现在偶尔在超市看到类似的铁盒,心里总会有种穿越回童年的感觉。

  我其他的中秋记忆,更多停留在幼时所拥有的第一个灯笼。有年中秋节下午,母亲带着我和弟弟到油麻地上海街买花灯。我一眼挑中了一款造型鲜明的小白兔灯笼,弟弟则选了一个翠绿色杨桃灯笼。彼时人小个矮,总感觉灯笼很大,要双手捧着回家。一回到家,我和弟弟就嚷嚷着要点亮它,可母亲说天黑了才能点花灯。于是,我们一整个下午围着灯笼打转,搬到这搬到那,一会怕大风吹破它,一会又担心有尖物刺破它,忙乱个不停。

  好不容易捱到傍晚,又要待吃过晚饭,还要等打扫天台院落,才终于到了点灯赏月之时。大人们围坐一起谈天说地,小孩子们却无论如何也閒不下来,急不可耐比灯笼大小、比灯笼模样。随着跳动的火焰,我们看到了亮闪闪的杨桃、公鸡、飞机、白兔及汽车,各个开心地走着跳着叫着,烛光灯影随风起舞,左摇右闪。突然蜡烛一歪,“飞机”起火了,哭喊的哭喊,救火的救火,夹杂着大人的数落责骂声,乱成一片。过了会儿,灿若花簇的灯笼大潮重新涌动,大人们又言笑晏晏,瓜果相佐,品茶赏月。

  就在那个夜晚,父亲教一众小孩们朗诵唐诗。年纪较长的小孩念五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较小的念四绝,床前月光、疑是地霜、举头望月、低头思乡;再小的念三绝,床前月、地上霜、望明月、思故乡;我这般小毛头只能念二绝,月光、地霜、望月、思乡。我们就这样长长短短、重重叠叠地念着。晚风吹过,桂香扑鼻,月光如水,洒在每个人的笑脸上。那一刻,我觉得月亮就是为我们而圆,团圆是理所当然的事。

  那时,电视还未出世,人们不忙着看文艺节目,也不急着赶什么商品中秋大减价。大家的心都定得下来,不慌不忙,无需追赶,自带定力。人们有心也有空探求天伦之乐,共同沐浴在皎洁月光中。大人因为有了节,就觉得日子有了盼头;小孩子因为有了大人,再有了月饼、灯笼,节也就显得有声有色、更美好温暖了。

  后来,我与弟弟先后赴美读书,回家从来都是一种奢望。每年中秋,父母亲总在信件中反复叮咛,注意身体、记得吃月饼。可我知道,他们望着空荡荡的餐桌,心里有多牵挂。我们在唐人街买了月饼,咬下去的瞬间,眼眶发热,香甜的月饼忽地无比苦涩。十多年后我回到香港,月光依旧温柔,桂花仍然飘香,只是祖父母早已不在。关于过往的那些中秋记忆就停留在那里了,那些熟悉的或已然走远的味道和身影,如今再也没有了。都说岁月流逝,其实流逝的又岂止岁月?

  但幸好,月亮还是年年都有的。秋天,是落叶、秋风与月亮的季节。我多希望逝去的祖父母及父亲能像小时那样,笑着摸摸我的头,“好,月亮圆了,人也圆了。”

  宴席散了,走出大厅,月亮依然高悬天空,一经数年,还“在那里”。我抬头望去,月色真美。人一生几度中秋,中秋几回明月,明月几时再聚?无论你身在何方,但要始终记得,中秋,抬头看看月亮!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