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165作品回望反法西斯征程 “人民必胜”中俄美术展再现烽火岁月

2025-10-05 05:01:5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俄罗斯艺术家亚历山大.诺瓦谢洛夫的作品《胜利》。右图:徐悲鸿的《战马》是展馆内最引人注目的焦点之一。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吉林长春展出。该美术作品展,于9月30日起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期长达两个月,观众在预约后,可免费进馆参观。这场美术作品展,不仅是一次高水平的艺术展览,更是跨越国界、致敬历史的文化盛宴。\大公报记者 林 凯

  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展”继月前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后,该展的许多展品目前已移师长春继续进行展出。

  俄艺术家携82作品参展

  这次在长春的展览,汇聚中俄两国多位知名艺术家作品共165件。其中,中国艺术家作品83件,俄罗斯艺术家作品82件。

  展厅内,一幅名为《胜利》的油画前,总是聚集着凝神驻足的观众。这是俄罗斯艺术家亚历山大.诺瓦谢洛夫的作品,画面上,欢呼的人群、飘扬的旗帜、战士眼中闪烁的泪光与希望,凝聚成历史性的一刻。没有宏大的战争场景,却以胜利瞬间的复杂情感,揭示了和平的珍贵。这82件来自俄罗斯的艺术作品,如同82个历史切片,从不同角度还原了苏联卫国战争的惨烈与坚韧。

  瓦基姆.卡特扎耶夫的《战争路上》,勾勒出行军路上的泥泞与疲惫,每一笔都浸透着战争的沉重。而尼基塔.门捷列夫采夫的《人民广场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则聚焦吉林长春经典地标──人民广场,画中蓝天白云的纪念碑下,是永不熄灭的缅怀之火。

  这些作品通过俄罗斯艺术家们的视角,补充了欧洲战场景观,让观者意识到,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真正全球性的、休戚与共的斗争。

  徐悲鸿《战马》领衔中国经典

  徐悲鸿的《战马》展于本次展览,作品创作于抗战期间,以战争时代作为背景,画面主体那匹战马,刚健昂扬、傲然挺立,折射出特殊历史时期的时代气质,是展馆内最引人注目的焦点之一。

  画中那匹昂首屹立、鬃毛飞扬的骏马,肌肉紧绷,目光如炬,仿佛随时会踏破画面,奔赴疆场。这不仅仅是一匹马,它是民族精神的图腾,是“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的不屈象征。在抗战的艰苦岁月里,徐悲鸿笔下的战马,激励了无数国人奋起抗争的勇气。

  与《战马》的激昂相呼应的,是一系列镌刻着民族伤疤与抗争意志的经典。唐一禾创作于烽火年代的《七七的号角》,以简洁有力的构图,描绘了宣传队员吹响号角、唤醒民众的场景,充满了动感和力量,是那个时代“艺术为抗战服务”最直接的体现。李桦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版画《怒吼吧,中国!》,以夸张扭曲的形体、充满张力的线条,发出一个民族被压迫至极限时的惊天怒吼,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革命号召力。赵奇的《“九一八”》,反映了日军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