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展厅入口“小画舫斋”园林模型。
明、清时期的文人书画作品,经过广东地区藏家的收藏,再化私为公,让今天的观众得以观其风貌。“岭海墨林——黄氏家族百年珍藏”展览正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举行,展出超过100套书画作品、古籍善本及文物,全面呈现明清时期中国艺术及书画之发展,以及当时文人收藏意趣。展览分两期举行,展期至明年3月22日。/大公报记者 刘 毅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出身黄氏家族的黄兆南在广州荔枝湾购地并筑成“小画舫斋”园林,建立收藏,为当时书画家及学者文人交流雅集的场所。20世纪以来,黄氏家族在粤港两地保存与延续文人传统与收藏活动,最终于1997年由后人黄秉章慷慨捐赠予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品由广州迁移至香港。
现场再现“小画舫斋”园林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馆长姚进庄在展览导赏时表示:对于香港收藏界而言,黄氏家族收藏之重要性不言而喻。今次展览展出黄氏家族多年来捐赠给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品,以彰显他们化私为公的精神。
是次展出黄氏家族百年珍藏的藏品,收藏始于民国时期,跨越100年历史,既反映本地先贤的风雅文才,也保存了广东丰富的历史文化。展品主要涵盖书画卷轴、古籍善本、器物等。
为了令观众更加立体感受黄氏家族之历史和收藏渊源,展厅入口处即可见“小画舫斋”园林模型,为展览首个主题——“黄氏家族与小画舫斋:家业源流”,以展示黄氏家族回流至广州荔枝湾建造“小画舫斋”的历史。
展览共分为十个主题,包括“黄氏家族与小画舫斋:家业源流”“追踪三吴:明代苏州及周边地域的书画”“衣袂翩翩:清初人物画”“宗脉传承:四王吴恽正统派(山水及花鸟画)及嗣响”“江浙墨林:清代江南的多元面貌与新风”“颂节涵芳:粤地对明遗民书画的推崇”“粤东风雅:广东历史、文化与艺术的保存”“南海衣冠:近代粤港名家”“沪上风华:海派书画”以及“黄家墨缘:黄氏诗书画的创作与活动”,追本溯源黄氏家族文物珍藏历程,呈现多样的书画风格及流派传承。
十个主题追溯收藏历程
是次展览的展品均来自黄氏家族多代成员在民国以降的收藏,以书画为主,展览名“岭海墨林”寓意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水墨收藏。焦点展品包括:文征明的《落花诗书画》、八大山人的《临二王帖》、吴历的《凤阿山房图》等。除却明清书画之外,现场尚展出一份1940年的《大公报》版面,报道内容是“广东文物展览会”开幕。
黄氏家族成员黄兆镇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从广州来到香港,是“广东文物展览会”借展人之一,足见其对香港文化事业的支持。
此外,展览图录《岭海墨林——黄氏家族百年珍藏》(上、中、下册及别册)由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出版,涵盖文物馆研究团队以及一众专家学者对黄氏家族这批藏品的研究,所编撰的学术专文、藏品说明等,既详细介绍藏品、鉴藏的历史,亦揭示了不少书画对后世的重要影响。图录现于文物馆书店和网上书店销售。
部分图片:大公报记者刘毅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