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4部德文版 中国长篇小说亮相法兰克福书展

2025-10-21 05:02:1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上图:法兰克福书展现场。下图:读者在现场阅读中国小说。

  【大公报讯】10月15日至19日举办的2025年法兰克福书展,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图书博览会,它不仅是一场顶级的国际文化盛事,也是一个规模巨大的思想文化交流平台,每年都会吸引全球媒体和近30万观众的关注。在今年法兰福克书展的3.1号馆F99号展位,德国的格兰茨出版社推出四部德文版的中国长篇小说译本,与全球读者见面。

  这四部中国小说分别是张宇的《呼吸》和清秋子的《北京地老鼠》《布谷鸟沉默了》《当我们被送往乡下时》。

  中国著名作家张宇的长篇小说《呼吸》,讲述了中国佛教禅宗开山鼻祖达摩的传奇人生,再现了一千五百多年前禅宗文化在中原传播的过程。小说融合了历史传说与史书记载,以文学手法进行再次想像与虚构,“复活”了禅宗始祖达摩。同时,小说还对中国的传统经典文化│从河图洛书到《周易》《道德经》,从孔子、庄子到老子,进行了一种全新的梳理和阐释。这部书的德译本由格兰茨出版社与河南文艺出版社合作完成,由格兰茨出版社在欧洲出版。

  《呼吸》全新阐释传统文化

  作家张宇1952年生于河南洛宁,曾任河南省作家协会主席。他是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作家,其作品以内容厚重、文化含量丰富著称,在中国文学界内享有盛誉,著有长篇小说《疼痛与抚摸》《软弱》,中篇小说《活鬼》《没有孤独》等。他的部分作品还曾被译成英、法、日、俄、越等国文字,走向世界。

  中国著名作家清秋子的长篇小说《北京地老鼠》再现了一群“北京地下室生存者”的奇异遭遇,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了解中国现代化转型时期底层小人物的奋斗与心灵挣扎。《布谷鸟沉默了》以20世纪90年代中国南方农村生活为背景,表现了中国农民在现代化转型中的艰难努力与他们所面临的道德、文化困境。《当我们被送往乡下时》写的是1969年初,一群中学还没念完的少年被送住乡下劳动。他们以少年的眼光审视了那个时代的种种荒诞和奇异的生活环境。小说的思想意义堪称是一部中国的《麦田捕手》。这三部德文版小说此前均由中国国内出版社出版发行,此次由格兰茨出版社向国外读者推出。

  中国文学搭建沟通桥梁

  作家清秋子与张宇是同龄人,1952年生于重庆,是新世纪以来成名的现实主义作家,近20年来勤奋创作,著作等身。在中国读者和出版界中享有巨大声望,其城市题材小说《北京地老鼠》曾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首届“三个一百”原创作品荣誉。著有七卷本长篇历史小说《汉风烈烈》、人物传记《百年心事:卢作孚传》等,并有部分作品被译成德、法文版在欧洲出版。

  张宇和清秋子经历了中国现代化转型的整个过程,其作品的视野涵盖、思想厚重,都得益于他们的生活体验与深度思考。这次在法兰克福书展上同时亮相的四部长篇小说,是中国文学对中国历史和现代化转型的生动介绍和思想回应。各国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文化的丰富积澱和现代化转型过程的复杂性。两位作家以深厚的文学功力,担负起了当代作家的使命。

  德国格兰茨出版社由旅德企业家吴伟栗创办,集合了一群热心于传播中国文化的中外有志之士。该社的宗旨是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与中国各地出版社合作,向全球读者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设成就,努力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搭建起畅通的桥梁。

  开展数天来,观展读者对格兰茨出版社推出的中国文学书籍极感兴趣,张宇和清秋子的作品呈现出喜人的“热卖”效应。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