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字游香港.漫步城市”展览周日深圳揭幕

2025-10-28 05:02:1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策展人阿三希望观众通过展览用新的视角看香港。\大公报记者郭悦盈摄;右图:区建公手写招牌是香港街头的文化印记。\资料图片

  【大公报讯】记者郭悦盈报道:第26届“深圳读书月”将于11月在深圳举办。届时,主题展览“字游香港.漫步城市”将于11月2日在深圳开幕,成为香港参与第26届“深圳读书月”的焦点展览。策展人阿三介绍,展览以“字”为主题,展示香港街头不同字体的历史源流与多彩风格,旨在让观众以新的视角看香港,感受城市独特的生活美学与市井气息。展览展期至11月16日,免费入场。

  “字游香港.漫步城市”由香港出版总会主办、香港特区政府文创产业发展处资助。自2023年起,文创产业发展处支持香港出版界及香港文创产业人士举办系列活动,深度参与“深圳读书月”,展示香港文创产业的最新成果,在拓展“共读双城”精神内涵的同时,进一步协助香港出版界与深圳同业的交流,推广香港出版物等产品,为业界开拓市场机会,助力香港出版业挖掘更多发展机遇,营造港深双城共读、共享、共发展的氛围,巩固香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角色。香港出版总会在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辖下文创产业发展处的指导与资助下,再次深度参与深圳读书月,延续过去两届参与所取得的成果。

  展香港市井文化与日常美学

  展览以“字”为主题,分为“‘书’到用时”“写‘字’生活”“印艺设计”三大板块,贯穿“食、住、行”的日常场景。阿三解释:“字体无处不在:‘食’是餐厅菜单和食材包装,‘住’是大厦名字和街道路牌,‘行’则涵盖道路、电车和地铁标识。”观众在每个展区都能看到这三类元素。在“‘书’到用时”,可近距离感受旧式手写招牌和大厦名称的笔触与力度。电脑普及之前,许多大厦会使用隶书或碑刻字体,文字多源自书法,保留手写痕迹,展现中国书法的文化底蕴;类似的建筑在香港牛头角仍然可见。在“写‘字’生活”中,展览呈现民间手写文字在街道、交通标识等实际应用中的变化,既借鉴书法,又因应实用需求有所改动,展现香港市井文化与日常美学。在“印艺设计”里,观众可欣赏现代印刷字体、港铁标识和商标设计,配合霓虹灯装置,仿佛置身香港夜间街景。

  展区以放大细节和场景还原带来沉浸式体验:日常小字被放大至一至两米,笔画细节清晰可见;霓虹灯、街角场景和不同材质还原街头氛围。重点展品包括经典招牌复原、玻璃灯牌和手稿等。展览期间亦将举办一系列延伸讲座和工作坊,于11月的星期六及星期日开放。

  阿三期望展览可以促进港深两地的文化交流。他表示,深圳观众对招牌背后故事的关注度与以往香港展览或许有所不同:“很多人平时可能来过香港,但未必留意过招牌背后的故事。我希望他们用新的视角看香港,而未曾来香港的观众,也能提前感受城市文化。”同时,他亦希望未来有机会将展览带到广州,让更多大湾区市民体验香港独特的文字魅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