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七日谈(香港篇)/体育是体能的艺术\何志平

2025-11-15 05:02:0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追逐赛日前在香港举行。图为云南队选手在比赛中。/新华社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正在粤港澳三地如火似荼地进行,各大体育场馆各运动项目连日火热开赛,场上运动员激情四射,场下观众呼声震天。这时不管你是专业体育迷还是普通看客,是否热爱各类运动,抑或擅长与否,只要进了场,都会叹为观止、热血沸腾,被竞技体育所蕴含的那种突破自我、迎接挑战、不断超越的精神及魅力所深深吸引,并为之倾倒。

  我幼时身体孱弱,还是扁平足,跑不动也跑不快。虽然从六岁多时习练洪拳功夫,在上中学前每日下午坚持不间断,但在走、跑、跳、投、舞蹈等其他球类、田径、游泳等体育运动方面,总是落后小伙伴们一步。小我两岁的弟弟,恰好相反。他是无论大球小球,都能“精打细算、精准解球”。那时每逢体育课,一听到哨声响起,我便心中苦恼不已。跑步测试、篮球的传球投篮等对我来说,无疑一场噩梦。眼看着同学们一个个反应极快地冲向前方,我只能拖着疲惫的身体慢慢移动。

  我没有球感,却无比沉迷观看这些项目比赛。如同很多人不会演奏乐器,但喜欢欣赏音乐一样。还有一些年轻人,明明高价办了健身卡,待至过期都没去过几次,一谈起运动直犯懒。可一旦遇到体育比赛,尽数全情投入,仿佛置身另一世界,时间与现实都被暂且遗忘。为何我们不擅长运动,但仍对体育竞技情有独钟?

  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在中西方文明史上都有悠久历史。中国古代体育其始源可追溯至旧石器时代晚期,涵盖多样化传统体育活动。例如西周时期通过“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将射箭、御车等军事技能纳入教育体系;汉代发展出角抵(摔跤)、蹴鞠等项目,其中蹴鞠被国际足联认定为足球起源;唐代马球运动融合尚武精神与贵族娱乐,宋代捶丸(类似高尔夫)形成完整规则;冰嬉在清代被确立为“国俗”,兼有军事训练与表演竞技功能。

  现代体育是十九世纪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工业文明的产物,当代国际体育框架和秩序也是在过去一百多年中逐渐形成,日益成为连接不同国家地域、不同种族宗教、不同文化语言,交融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的全球性领域,是衡量一个国家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在1979年恢复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于1984年以崭新面貌重返奥运会赛场,到2024年巴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收获金牌数已与美国持平,走出一条极具特色的体育强国之路,正是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之生动缩影。

  香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成立业余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开始参与国际体育事务,并在乒乓球、自行车、羽毛球等项目逐渐展露头角,取得显著成绩。尤其回归后,香港在“一国两制”独特优势下享有文化体育经济等领域对外交往权,与世界各国家、各地区及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关系,在相关国际赛事都拥有独立参赛权。香港民政事务局也于2002年提出体育事业发展“精英化、普及化和盛事化”,调动市场力量、社会力量、家庭力量,将资源有效集中在运动选手的竞技优势训练培育中,在全港十八区弘扬及丰富基础配套设施,成立体育委员会,着重同内地体育交流,举办全港运动会,申请承办2009年东亚运动会、协办2008年北京奥运马术比赛等。

  我以为,体育是体能的艺术。观赏体育赛事,一切毋须“懂”,每个人都会因激烈的比赛场面冲突而感官被充分调动,或情感被强烈唤起,自然而然出现身临其境的感觉,并被带入某种气氛之中,陷入集体澎湃。自己永远无法做到及实现的状态,此刻都在运动员永无止境、持续刷新纪录的奋斗拚搏里,得到完全释放,情绪在体育和音乐世界中自由翱翔。

  我们对体育的理解,不单止于生理学或心理学的解释,还体现为由科学训练提升身体素质,将力量、速度、耐力等体能要素转化为竞技表现与艺术美感的结合。而观赏、表演、欣赏、艺术性等因素,都可用来解释体育就是艺术的概念。运动员以平衡、柔韧、速度、力量、耐力、协调、灵敏等核心体能要素,在竞技中显露精湛技巧、矫健身姿和天赋异禀的创意。那些优美动作、顺畅的肢体协调、卓越的执行能力,无异于艺术表演,并在成绩、荣誉、期待和强大压力之下,给予运动具体的内涵及精神。

  因而,从来不是竞技盛事让人喜爱上运动,而是无数热爱运动之人,让体育赛事具象化,令平常也不多参与的大众见到人类脊背里的勇敢,血液里的坚韧和灵魂里的和平。当本国、本地选手身穿国家及自身城市队服,全民都在为比赛队员加油呐喊时,除了输赢所带来的肾上腺素爆錶,更多是集体情绪的融入感、归属感,所有人一瞬间不分彼此、同悲同喜。

  我将此归之于六根、六尘、六时于人身之共情共鸣共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是神经官能,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为外境。六根长于身,六尘存在外,六根与六尘合而产生“见闻嗅尝感知”的判别力和记忆力。我们在赛场六根互用、六尘皆新、六识齐动,由一种感官触发联觉,激发联想,刺激思考,令人感同身受,一切全都是,亦复如是,恰是体育艺术之美的永恒价值和巨大魅力所在。

  所以,体育何须擅长?不懂,不会,更能纯粹观赏。点点滴滴,汗泪交加,我们与运动员于血脉相融之深处共探生命之光、共享信仰之火。历史成为传说,传说成为神话,我们只要来过,看过,听过,经历过的都是人生。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