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冼汉廸
科技创新不仅需要技术层面的突破与应用,也需要广泛的宣传和普及,以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激发青年一代对科学的兴趣,并传播科学思想。近日,笔者受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林祥邀请,参观了位于深圳光明区的新地标“大飞船”——深圳科学技术馆。
笔者与深圳科协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林祥在馆外合影
深圳科学技术馆以“数字文明、创新未来”为主题,致力于打造全球首家数字文明科技馆,具备“主题前沿、展项领先、科教多元、建筑科幻、运营创新”5大亮点。设有五层展厅、950项展项,数量在国内科技馆处于领先位置,且包含大量互动项目。建设用地面积6.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83万平方米,其中常设展厅面积3.5万平方米。
五层展厅各有特点,为参观者提供了沉浸式的数字文明探索体验。一层“科技影视体验区”,展示数字技术对影像的革新;二层“你好,世界!”展厅,展示全球数字文明的多元图景;三层“美好生活”展厅,展示智慧交通、智能家居等未来生活场景;四层“智慧产业”展厅,展示生物医药、制造、物流等领域数字化变革;五层“宇宙探源”展厅,聚焦基础研究与前沿科学,探索极微观与极宏观世界。
深圳科学技术馆既是沉浸式探索数字文明的平臺,也是科普教育的平臺。深圳科学技术馆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航空航天等前沿领域,推出了一系列丰富的科普教育课程、主题研学课程与“少年科学家”培育计划。
7类高频次、多样化的特色研学活动,打造了数字沉浸式学习场景,让青少年在真实科技情境中探索乐趣,满足了公众多元化的科普需求。
深圳科学技术馆作为深圳市“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之一,其建筑本身亦是一件“科技艺术品”。流线型造型宛如一艘停泊在光明科学城的“大飞船”,U型布局融合未来设计与自然生态。
外立面由95,888块特制金属片构成,通过BIM+3D扫描技术精准控制曲面误差至毫米级,实现复杂造型的精确建造,完美诠释“科技、生态、艺术”理念。
随著深港交通的日益便捷,深圳科学技术馆的“启航”为香港青少年提供了又一便捷的科普学习与交流平臺。目前,深圳科学技术馆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14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将推动更多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为优质科普教育内容。期待未来深港两地在科普领域的合作能够进一步深化,共同搭建起两地青少年与科技创新之间的桥梁。
(作者爲港区全国人大代表、互联网专业协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