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教育 > 培训 > 正文

【文化浅谈】魏源著《海国图志》 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2024-04-26 10:25:45香港文汇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魏源(1794至1857年),湖南邵阳人,自幼好学,沉默寡言,常独坐深思,十五岁开始研习明代理学家王阳明的心学。道光二年(1822年)魏源考中顺天乡试举人,江苏布政使贺长龄延为幕宾,编辑《皇朝经世文编》。入幕期间,他通过治民理案,对当时的社会危机和官场积弊有了较为深刻的体会,进而开始思索世道日衰的原因。

  针砭时弊 推崇实学

  魏源亦常和好友龚自珍切磋古文,探讨实学。他和龚自珍一样,不赞同乾嘉年间沉迷于训诂考据、繁琐无用的学风。认为上古三代与后世的社会实况及面对的问题都不同,法令和制度也应因时制宜作出变革,不能泥守古法。魏源也抨击八股文取士制度,认为这样的考试,不能培养及选出真正有用的人才。

  道光十一年(1831年),两江总督陶澍赏识魏源,延请入幕协助改革盐政。此后十年,魏源在盐务和漕运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并进行了具体尝试。例如针对盐价昂贵、产销呆滞及私贩蠭起的问题,魏源提出改行“盐票”制度,商人向官府缴纳盐税换取盐票,凭盐票可以自由买盐和贩卖。这样便可以减少中间环节各级官吏的盘剥,私贩亦不禁自灭。

  魏源又主张改漕运为海运,由商人承办,促进南北物资交流,使物价下降,繁荣商业。魏源的建议措施实行后颇有成效,此后历任两江总督陈銮、林则徐、陆建瀛等也时常与魏源商讨有关盐政和海运要务。

  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正在扬州治河的魏源赶往宁波前线抵抗英军。通过英军一些俘虏的口述,魏源对西方的人文地理有了初步了解,撰成《英吉利小记》,后来收入《海国图志》。次年魏源在两江总督裕谦幕中参与筹划浙东抗英战争。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魏源根据林则徐所译的《四洲志》及中外文献资料,综合各国历史、地理以及中国应采取的对外政策,编成《海国图志》一书,初版五十卷,后增为一百卷。

  《海国图志》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历史沿革、宗教、社会习俗和科学技术等。“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编写这部书的主要目的,即学习外国的长处,以对付外国的侵略。

  外国有什么“长技”值得当时中国人学习?魏源认为主要是军事技术和一些先进的民用技术,列举了四类:军舰,武器,养兵练兵之法,民用工业品。学习的方法有二:一是采取先买后造的办法,聘请外国技师和工匠设计,中国人制造。二是培养懂得西方长技的本国人才,设立译书馆翻译外国书籍,以了解外国最新情况。

  《海国图志》是一部集古今中国人对外国研究之大成的巨著,是当时中国最完备的世界百科著作,也是当时东方各国了解和抵抗西方侵略的重要典籍。该书出版后,对清代社会和政治产生很大的影响,清廷推行的自强运动(又称洋务运动,1861至1895年)以及百日维新(又称戊戌维新,1898年)中,有关强兵富国的措施,不少源自《海国图志》的建议主张。咸丰四年(1854年)日本翻译出版《海国图志》后,许多迫切要了解西方的日本思想家和政治家纷纷争读,对其后的明治维新有所启发。

  ◆ 缓圆(资深中学中史科中文科教师,从事教学工作三十年。)

责任编辑:jiaoyu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