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全国人大港区代表团昨日举行开放团组会议,与会代表会议前面向媒体亮相。
国家大力支持香港中医药发展,2020年10月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2020至2025年)》更为未来粤港澳三地携手进一步发展中医药的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
多名代表委员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关注方案的延续性,他们建议粤港澳三地制定中医药发展蓝图以延续方案内容;而香港可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及其在国际交流合作中的便利条件,在大湾区建立国际中医药现代研究示范中心。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李应生认为,方案中多项有关大湾区内中医药发展政策陆续推出实施,整体效果理想。为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事业及为延续方案内容,他建议粤港澳三地的政府官员、行业各持份者共同参与谋划制定《粤港澳中医药发展蓝图(2025至2030年)》。蓝图主要内容可包括中医药服务、产业协同发展、治未病文化推广、科研成果普及应用、人才培育中心、中医专业发展等。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楼家强认为,为进一步推动粤港澳三地中医药深度融合发展,CEPA允许港澳中医师赴内地开展短期行医的基础上,三地合力推动港澳中医师在广东省各公立医疗机构执业,吸引港澳年轻一代到大湾区执业创业,更好地融入国家的中医中药发展大局,助力国家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让中医药文化和效用广泛传到世界不同角落。
为全面推广中医药,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浸会大学校长卫炳江建议,可以利用香港地区的独特优势及其在国际交流合作中的便利条件,支援由香港牵头,组织国际、特别是内地专家,按照国家实验室的建制和要求,在大湾区建立国际中医药现代研究示范中心。
卫炳江表示,基于国际通用的循证医学理念及中医药特色,促进高品质中医药临床研究成果的产生、发布与推广,并实现其国际认可与应用。在此过程中,可考虑建立国际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中心,中医临床研究大湾区联盟等,为中医药现代化临床研究提供基地与平台。基于国际通行的新药研发路径及中医药理念,坚持0到1的创新模式,充分扩展崭新的新药发现及研发方式,实现建立具有独特优势的中药新药研发中心。基于国际规范的标准及语言,在提供充分证据的基础上,制定中医临床、中药研发等方面的国际标准,并建立中医药国际标准研究中心。
李应生还建议举办粤港澳中医药健康节,集合三地资金共同筹办,由粤港澳三地政府组织牵头,由官方、企业、民间团体代表组成筹办委员会,聆听各方意见,专责出谋献策,务求全方位、全接触带动全民参与中医药健康节。他亦建议发挥中医药未病先防理论,推动中医药治疗慢性病,推广中医数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