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教育 > 职业教育 > 正文

中大双主修课程学生:出路选择多

2024-04-09 11:36:53大公报 作者:魏溶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中大与中大(深圳)开设于两地校园修读的“跨学科数据分析+X双主修课程”。左起:保送中大(深圳)学生张苏、尹泓睿,课程主任陈国威,保送中大学生郑一鸣、许海铭。\大公报记者魏溶摄

  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推出全港首个让学生于两地校园修读的“跨学科数据分析+X双主修课程”,于去年招收首届学生。课程主任、中大理学院数学系副系主任陈国威日前表示,学生上下学期将分别于深圳及香港校园修读课程,并将赴大湾区及亚洲实地考察。

  赴大湾区及亚洲实地考察

  课程首届学生分享感受,指两地虽在生活方式及教学上有一定差异,但认为两地教学质素均高;亦有学生认为,课程可参与八个月的全职工作计划,认为能帮助了解就业,未来有更多选择方向。

  跨学科数据分析+X双主修课程课程主任陈国威表示,课程的第二主修科目,包括统计学、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学、金融工程学等,学生可自行选定。该课程于去年分别在香港及内地各自招收首届20至25名学生;学生将于两地交叉上课,在中大或中大(深圳)校园完成一学期课程后,赴另一校园完成下学期课程。

  陈国威表示,当前社会几乎所有行业都涉及大量数据及分析,修读跨学科数据分析课程,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跨学科知识及数据分析技能;第二主修则能令学生在其选定的领域中深入研究。

  陈国威续称,学生亦会在第一及第二学年修读暑期课程,分别赴大湾区及亚洲实地考察。此外,学生可参与“在学.在职计划”,进行为期八个月的全职、有薪实习工作,提前了解职场生活,帮助他们未来更好地选择职业方向。

  分别保送中大及中大(深圳)的学生分享课程感受。其中经JUPAS保送中大的许海铭表示,自己选择的第二主修课程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因为自己从小接触计算机,对科技及人工智能相关的学科很有兴趣。“AI这方面未来会有很多发展,亦都需要涉及很多数据分析的内容。”

  赞两地教学质素都很好

  许海铭表示,“在学.在职计划”可以提前训练学生工作能力,认为可以帮助自己更了解就业环境,未来有更多选择方向。许海铭还分享了在香港及深圳生活和学习的感受,认为两地教学质素都很好,他表示在课后向老师问问题,两地的老师都会耐心回答。“佢哋都好畀心机答问题,唔会话落堂即刻走。”

  生活方面,许海铭透露在深圳学习期间会每周返回香港陪伴家人,单边路程约耗时2.5小时,“唔算好耐”;他亦认为深圳校园生活方便,会为学生提供宿舍且生活设施齐全。至于未来,许海铭直言赴大湾区发展是不错选择,但尚未决定留港或赴内地工作,他有意从事电脑科技相关行业。

  内地生:中大校园环境好

  来自辽宁省的张苏经内地高考被中大(深圳)取录,她选择的第二主修课程为统计学,认为修读一门涉猎广泛的科目或能在未来帮助自己更好地就业。张苏笑言自己是“课程少见的北方同学”,她认为中大校园生态环境好,给自己带来很多新奇体验;她又说两地教师交流广泛,教学质量良好。

责任编辑:jiaoyu

点击排行